
文/熊宗榮
2002年6月26日,我們一行從朝鮮首都平壤出發,驅車向南行駛168公里,便到了開城。
開城博物館
自公元918年至1392年近500年間,開城曾是高麗國首都,有氣勢恢宏的高麗太祖王建王陵,有被古銀杏葉覆蓋的高麗博物館,有一千年前建的高麗成均館大學,還有飲譽世界的高麗人參特產,南距開城8公里,還有世界最引人注目的板門店。
板門店是一個位于開城和漢城間的小村莊。從前,這里有一個用木板搭成的小店鋪,為過往行人銷售小雜貨,并因此而得名。如果沒有半個世紀前爆發的那場震驚世界的戰爭;如果沒有因那場戰爭而在這里舉行長達兩年多的艱難談判;如果沒有因那場談判而最終在這里簽署停戰協定,板門店,這個在世界地圖上難以尋覓的小村莊,就永遠不會被世人所知。
朝鮮戰爭停戰協定談判會場
進入高大鐵絲網圍住的軍事區不久,我們乘坐的大巴車在一扇由朝鮮人民軍警衛的大門前停下。進入圍墻大門,眼前看到的是一片公園景象,處處鮮花怒放、芳草萋萋,粗壯的油松枝繁葉茂,蒼翠欲滴。
在鮮花芳草和綠樹叢林掩映中,有兩棟木質結構的平房。房前各立有一人多高的水泥碑,上面刻有看不懂的朝鮮碑文。第一棟木屋是朝鮮戰爭停戰談判會場。1951年6月至1953年7月,朝美雙方在這里共舉行了153次漫長而艱難的談判,會場仍然保存著當年朝方和美方首席代表及其他代表使用過的談判桌椅。現在,這里沒有當年那種被戰爭陰霾籠罩和談判桌上唇槍舌劍的緊張氣氛,有的只是寧靜和人們對歷史的深深沉思。
朝鮮戰爭停戰協定簽字埸景
出了停戰談判會場,順著兩旁全是鮮花綠草的水泥道前行20米,便是停戰協定簽字大廳。當年,在停戰談判即將結束時,停戰協定簽字問題便提到了議事日程。美方提議,在停戰談判會場旁邊搭一個臨時帳篷,作為簽字的地方,但朝方僅用5天時間,就建起了一座900平方米的木制建筑,以作簽字之用。如今,這座空蕩蕩的大廳中央,仍擺放著類似乒乓臺的3張桌子,桌子兩旁各擱置一個長方形的玻璃罩,里面陳列著當年簽字時的朝鮮國旗和聯合國軍旗幟。
1953年7月27日,以美國為代表的聯合國軍和朝鮮代表在這個大廳里共同簽署了朝鮮停戰協定。從1950年6月25日起,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發動的侵朝戰爭,歷時3年1個月零2天,終于降下了帷幕。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談到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后的感受說:“沒取得勝利的戰爭,這在美國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
從板門店出發,再往南行駛1公里,便到了舉世聞名的朝鮮南北軍事分界線,即“三八線”。這里有潔凈的柏油道路、成片的綠色森林、高檔的特色建筑,構成了這片丘陵地段的一道美麗風景線。如果這里沒有那條不可逾越的鴻線,如果這里沒有戒備森嚴的軍事設施和荷槍實彈的警衛軍人,這里很可能是一處供人游覽的風景區。
金日成手跡碑
在一片綠樹合圍的柏油場地中間,我們下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路旁一塊高大的天然花崗石碑,這是朝鮮人民領袖金日成同志的手跡碑,1994年7月7日,是金日成同志在批閱一份關于祖國統一文件時的題名,第二天,金日成同志便溘然長逝。所以,在這塊石碑上,刻的是金日成同志一生中最后親筆題名的手跡,以表達金日成同志生命最后一刻,還期盼著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的殷切赤誠之心和大志未遂的深深遺憾。
看到這塊手跡碑,我忽然想到了陸游的一首《示兒》詩: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我相信,金日成那時的心情,與歷史上陸游當年的心情是何其相似啊!
手跡碑對面的綠樹叢中,有一棟非常氣派壯觀的建筑,這就是統一閣。從1990年起,這里曾多次舉行促進朝鮮和平統一的會議。從統一閣門前筆直往前走,不到50米,便到了軍事停戰委員會的會場區,后又稱板門店共同警衛區。
共同警衛區有7座鐵皮斜頂的平房建筑,橫建在軍事分界線上,其中,4座白色的平房為朝鮮人民軍所建,另3座藍色的平房由美軍所建。左起第3座平房,是曾經召開軍事停戰委員會會議的場所。走進這座平房,看得見當年會場的布局:屋子正中央橫放著一排桌椅,這是參加軍事停戰委員會會議代表的席位,兩邊桌椅則是會議工作人員和記者的坐席。在這間屋子里,共舉行過459次軍事停戰委員會會議,召開過509次秘書長會議。最引人注目的是,會議桌正中間擺放著兩個麥克風,連接兩個麥克風的電線橫貫桌面東西,而這條電線便是軍事分界線的起點。電線兩邊,分別站著一排全副武裝的朝鮮南北兩方的警衛人員,他們表情嚴肅、身子筆挺,以電線為界,不得越雷池半步。我們游客則不受這個限制,在這棟屋子里可以兩邊穿行,腳踏朝鮮國土的南北兩界。
在板門店與朝鮮人民軍合影
順著這條電線延伸到窗外,在兩排房子間的空地上,有條寬40厘米、高7厘米的混凝土標識線,這便是把朝鮮三千里江山分割為兩半的軍事分界線。軍事分界線向東西兩個方向延伸,全長246公里,把貫通朝鮮南北的4條鐵路、224條公路及橋梁、35個行政區及636個村莊分成了兩半。
朝鮮板門店板門閣
共同警衛區兩側50米處,各建有一棟高大氣派的建筑,為朝鮮南北兩方的邊境軍事警衛機構。靠北緣的一棟三層樓房為板門閣,是朝鮮人民軍板門店代辦處。板門閣位居共同警衛區北邊一座山丘上,站上板門閣三樓陽臺,居高臨下,共同警衛區的所有建筑設施可盡收眼底,還可以看到從北方不斷來此參觀的隊伍,以及從南方開來的一輛又一輛滿載游客的大巴車。在這些游客中,不乏大量的朝鮮人和韓國人,他們千里迢迢來到此地,應該不僅僅是為看一眼這條橫貫東西的分界線!
是誰發動了那場驚震世界的朝鮮戰爭?是誰制造了那條一家人不可逾越的軍事分界線?
離開板門店時,我在心中默默祝福:
愿天下被分離的兄弟姐妹早日團圓!
愿天下那些橫蠻霸道的侵略者從世界上永遠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