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通過這次在九同方微電子有限公司近4個小時的深度訪談,讓我將學科知識和行業現狀更好地聯系在了一起,原來課本上的那些電路圖一下子動了起來。”8月2日,剛結束上午調研任務,即將動身前往新思科技(武漢)有限公司的華中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學院本科生胡舸同學對小編由衷說道。
今年暑假,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學院和教育科學院54名同學原計劃分批分時段去往武漢、深圳、上海、北京等地進行為期10天的暑期社會實踐,主題是“奮斗百年路,啟航‘芯’征程”。“其實‘中國芯’主題的調研,我們已經連續做了3年。2018年,華為中興事件爆發,戰場在芯片,戰火在人才,作為國家緊缺型人才,我們每一個光電學子身上都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樣的實地調研、深度訪談,加強他們的專業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今年又恰逢建黨100周年,所以實踐的意義就更加深遠了。” 華中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學院黨委副書記、帶隊老師李玲介紹道。
芯泰科技是武漢調研的第8站,在訪談過程中,實踐隊員們見到了華中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學院2013屆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博士劉覽琦,他畢業以后就加入了芯泰,從事系統架構設計工作已經9年了。“這些年半導體行業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也有過非常艱難的時候,但是我從沒考慮過轉行,很慶幸自己的堅持。”他希望能有更多優秀的學弟學妹加入到他們的行列,為我國的芯片自主化道路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次實踐,是一場智力和體力的雙重考驗,調研期間,正是武漢氣溫最高的幾天,實踐隊員們白天頂著烈日扎進企業深度調研,晚上開會復盤當天的調研工作,優化調研提綱,總結調研成果。然而,對于實踐隊員來說,這樣的奔波帶給他們滿滿的收獲。“此次實踐親自感受到了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看到了行業發展的大好時機,也讓自己對專業學習、職業方向有了規劃”,實踐隊員王平談到他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時如是說。
5天的時間里,實踐隊共奔赴市內12家企業,就芯片行業痛點及人才需求開展了訪談調研,回收調查問卷107份,形成人才培養報告10余萬字,為集成電路學科課程改革提供重要思路,服務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工作,為集成電路學院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由于受疫情影響,原定于8月開展的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的調研將不得不以線上方式進行,但同學們也已做好充分準備,完成調研。
據了解,3年,12個城市,130多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華中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學院一直在用腳步丈量中國芯片行業版圖,力爭培養出更卓越的芯片行業人才。該項目已立項湖北省高校實踐育人特色項目。實踐調研團隊曾獲湖北省社會實踐優秀團隊、全國社會實踐優秀團隊,調研成果獲湖北省“挑戰杯”課外學術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
編輯:蔡亮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