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4日,記者從武漢市新洲區司法局獲悉,7月9日,武漢市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在武漢新洲區“鳴鑼”。武漢市區司法局相關工作負責人及新洲區各基層司法所所長齊聚一堂,對2021年上半年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工作特色亮點進行小結,武漢市新洲區司法局在會上進行了工作心得交流。
活動現場
去年,為助力化解“疫后綜合癥”,武漢市開展了為期5個月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并取得顯著成效。今年,以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為契機,武漢市再次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
會議傳達學習了《武漢市人民調解員等級評定工作的實施方案》。去年年底,司法部公布實施《全國人民調解員工作規范》,其中明確了人民調解員等級評定事項。武漢市率先在全省開展人民調解員等級評定工作,該項工作將于2021年7月至11月期間開展,根據調解員政治道德素質、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工作業績等情況,將人民調解員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其中一級人民調解員為最高等級,一級、二級人民調解員的數量不超過總數的2%。
在工作心得交流中,武漢市新洲區司法局相關負責人指出,自1981年2月新洲成立縣(區)司法局以來,始終把基層人民調解工作當作維護一方平安,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重頭戲來抓。特別是1984年以后,新洲區巴舖村被司法部確定為全國民調工作信息聯絡點,時任兩屆基層司長王震宇、吳瑪先后到縣(區)進村視察指導基層民調工作,與村民促膝談心,交流探討新方法新技巧,還根據不同時期的新情況、新特點,不斷探索化解新時期的新矛盾,使新洲區先后涌現岀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巴舖村、全國先進司法所----李集所和邾城所,以及先后被司法部授予全國調解能手等稱號的先進個人萬佑雄、朱春輝、吳愛琴等。
朱春輝(左二)正在調處一起工傷賠償糾紛
武漢市新洲區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武漢市新洲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基層網絡,創新調解形式,化解矛盾糾紛,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第一道防線”作用,有力維護了新洲全區社會大局穩定。通過學習借鑒兄弟單位的成功經驗與做法,武漢市新洲區司法局立足打造“一街一品”個人調解工作室,將“品牌陽光調解工作室”創建作為新洲全區社會治理現代化創新“亮點”項目,從落實機制、場地、人員、經費上入手,全方位重點推進。截至目前,新洲區14個街(鎮)全部確定個人品牌,部分街鎮已先行先試并掛牌運行。其中“愛琴陽光調解工作室”掛牌運行后,短期內高效成功化解2起非正常死亡糾紛。
同時,為充分發揮“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全國人大代表、村支書兼民調主仼張文喜的示范引領作用,武漢市新洲區司法局與新洲區人民法院攜手,計劃在新洲區潘塘街陳玉村共建無訟村示范基地,實現以點帶面,織密和形成“多級化訴,分層調解”的過濾網,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
吳愛琴(右)正在調查取證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武漢市新洲區各級調解組織調解糾紛2317件,其中重大疑難糾紛59件,無一例因調處不當而發生民轉刑案件或群體性事件。同時,武漢市新洲區司法局對五年幫教期內的2256名人員進行全面摸排,在新洲全區構建起較為完善的特殊人群安置幫教網絡體系。依托4個區級過渡性安置幫教基地,僅今年,武漢市新洲區司法局已成功解決了25名刑釋人員就業問題。
武漢市新洲區司法局新任局黨組書記、局長孫培運表示,此次專場活動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該局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將多元化解糾紛機制置于社會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大局中謀劃和推進,為武漢市新洲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力法治護航。(特約記者揭興旺、通訊員梅慧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