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白宮附近不能停車,我們便穿過華盛頓廣場,步行來到白宮外側的賓夕法尼亞大道,并在這里排著長隊等候參觀。
古木參天、林蔭蔽日的賓夕法尼亞大道,是華盛頓市內最主要的一條大道,也是美國總統就職典禮之地,更是外國來賓訪問白宮時禮車必經之路。賓夕法尼亞大道與憲法大道間的三角地區,聯邦法院、司法部、聯邦貿易局、勞工局、聯邦調查局、財政部、商業部、內務部、海軍部和國務院等十幾個政府機關都集中在這里,并由此形成美國聯邦的行政中樞。
手持參觀券的參觀隊伍緩慢向前移動,慢慢地,我們也移到了白宮外側的柵欄邊。此時發現,白宮面積并不大,四周只有一圈一人多高的鐵花柵欄。透過柵欄,看得清里面高大的樹木、碧綠的草坪和白色的建筑。
白宮始位于賓夕法尼亞大街1600號,是一棟與周邊建筑并不相連的單獨建筑,建于1792年10月,是美國總統辦公和居住的地方。白宮除地下兩層外,外觀看起來是三層,正中向南的門豎著4根白色大理石柱,整座建筑正中部類似我們蒙古包的白色圓形頂蓋,沿頂部是三角形造型。據說,白宮建造時原本不是白色的,1814年英、美第二次戰爭期間,白宮遭英軍焚燒,后在重建時,為掩蓋被焚燒的部分,就將整棟大樓漆成了白色。
排了將近40分鐘的隊,我們終于來到白宮的進門處。進門處并不是白宮的正門,而是東側門。參觀白宮雖說不要門票,但安全檢查非常嚴格。參觀者身上的所有金屬物都要拿出來驗看,否則,進安全檢查門時自動報警器便會響起來。這里的警察很多,多半是腰挎手槍、手持電警棍的黑人彪形大漢,兩眼虎視眈眈地搜尋著每一處疑點。
白宮建筑外觀式樣平淡,里面裝飾卻很考究。我們通過一道曲廓進去,過道里擺著一些鮮花盆景,墻壁上掛著一些放大的歷史圖片,每一張都展示著美國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我很想看清楚那些圖片的真實內容,可是參觀隊伍不讓停留,只能一晃而過。曲廊向南,是白宮的南草坪。此后不久,中國的江澤民主席訪問美國時,克林頓總統就是在這片草坪上舉行的歡迎儀式。
再往前,是一處稍寬的小廳,這里有紀念品賣。經選擇,我花了十幾美元買了一枚帶白頭鷹的白宮圖案金屬工藝品,和一本介紹幾位美國杰出總統的書。
白宮二樓,是各種小廳。據介紹,白宮內部有132個大小不等的房間,每一間都布置均非常高雅,地上鋪著厚厚的地毯,墻上掛著珍貴的油畫,桌椅沙發等設施都很精美高檔。其中,供游客參觀的有東室、紅室、藍室、綠室等11個房間。據說,總統辦公室在不辦公的時候也可參觀,但我們這次卻未能如愿。
白宮東邊是金庫部門,西邊是行政辦公樓。總統官邸設在最高兩層,其中包括各種休閑設備,如網球場、溫水游泳池、撞球場、乒乓室、健身房等。
我們從東側門進去,從北門出來,共參觀一個多小時。
白宮北面是白宮的后花園,面積很大,成橢圓形,一直延伸到國會廣場邊。后花園景色非常優美,有各種奇花異草和珍稀樹木盆景,在這里我們照相留影,以作紀念。
走過后花園,便到了白宮的北大門。從北門出去是一條寬闊的大道,大道對面是國會廣場,廣場中央有高大的雕塑群,這里有成群結隊的參觀者在拍照。因為在這里,白宮全都進入鏡頭,是最好的拍照背景。
在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意外遇見一名不知國籍的老太,她是一名示威者。她的前面有一大幅示威標語,另擺有一個攤子,攤子上有許多宣揚和平、反對戰爭的雜志、圖片和報紙剪輯等宣傳品。讓我意外的是,這些宣傳品中竟然還有一份《人民日報》剪輯本。
這位老太說,她是位和平主義戰士,她為反對戰爭、宣傳世界和平奔走一生,來這里已經三年,為美國政府提了不少建議,但這個政府就是不聽。她說她還要繼續奮斗下去。我們問她的生活來源和宣傳經費,她回答說,主要靠愛好和平的人士提供幫助。她的正義行動,感動了周圍人,許多參觀者紛紛請她簽名,與她合影。
聽了這位老太的訴說,我們心中泛起一番波瀾。美國政府從來都是冠冕堂皇地大唱和平、自由、平等和人權,但美國成立200多年來,對外就發動了200多場戰爭,無數平民在戰爭中失去家園、流離失所、喪失生命。現在,就在美國總統府眼皮底下,就出現了呼吁和平、反對戰爭的示威者,真可謂滑天下之大稽!(文/熊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