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通訊員 簡曉倩)在第三屆“尋找中國好校長”推選活動中,咸寧市浮山學校校長陳清河,榮獲中國好校長奉獻獎。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陳清河長達27年的校長之路,驗證了這句至理名言。
中國好校長陳清河
陳清河既沒有很高的學歷,又沒有很硬的背景,說得直白一點,他就是一名只有教研經驗和創新精神的“草根”校長。陳清河先后擔任4個學校的校長,在他任職期間,這4個學校都成為咸安區的名校。這就是陳清河創造的奇跡,他就是咸寧教育屆的傳奇。
超前理念武裝思想 敢為人先探索前行
2004年9月,陳清河擔任大幕鄉常收中學校長,他在筆記本上寫道:“我是大山的兒子,骨子里有大山的堅強,做孩子們登天的梯,讓他們插上理想的翅膀;我是農民的兒子,血液里有勤勞在流淌,教育孩子們勤奮學習,讓他們的夢飛向遠方!”
在這一思想的引領下,陳清河把“讓大山的希望從這里起飛”作為辦學理念,要求教師刻苦鉆研教材、教法,教育學生勤學加巧學。在常收中學任職4年,創造了咸安區教育教學質量“四連冠”的輝煌成績。2009年春,陳清河被咸安區教育局評為“十佳校長”。
2009年9月,陳清河出任橫溝小學校長,在國內教育“減負”聲四起的背景下,他以“快樂教育”為辦學理念,研討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的課程實踐,《“1+2”快樂教育》論文先后在《湖北教育》《中國教師報》發表,“1+2”快樂教育活動讓咸安區中小學校長觀摩,并很快在全國推廣。2011年,陳清河第二次被咸安區教育局評為“十佳校長”。
2012年9月,陳清河出任西門小學校長。西門小學是咸安區的一所名校,歷史比較悠久,文化沉淀深厚,針對這一特點,陳清河倡導“角色教育”辦校理念,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自發探究教學模式,得到省內有關教育專家的關注和肯定,《角色人生不一樣的體驗》獲全國優秀教育論文一等獎。2013年、2015年、2016年,陳清河多次被咸寧市、區教育局評為“十佳校長”。2014年,他還被評為全國“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先進工作者。
2017年9月,陳清河擔任咸寧市浮山學校校長。浮山學校是一所新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太理想,社會知名度不高。
陳清河上任后做了幾件實事:
一、解放思想,修改辦學理念。倡導“本真教育”,即“本分、本色、本領”的校風,“真情、真愛、真教”的教風,“朝氣、大氣、才氣”的學風。抓教師思想教育,提升教師思想素質;抓業務學習,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形成了“以生為本,以學為本,真學真教”的教育教學氛圍。
二、嚴于律己,率先垂范,親力親為豎立標桿。幾年來,陳清河以校為家,要求教師做到的,他首先做到;教師做不到的,他也努力做到。寒來暑往,風雨無阻,一早一晚都能看到他在校園忙碌的身影,帶頭遵守校紀校規。
二、堅持走訪,爭取教師和家長等各方支持。幾年來,陳清河為了增強教師凝聚力,讓教師們全心從教,以心換心。堅持每個禮拜走訪三到五個教師,了解教師家庭情況、工作情況、生活情況,及時解決教師的各項困難;還堅持走訪學生家庭,特別是學困生和貧困生,解決他們學習困難和生活困難,讓學生認真學習。陳清河堅持走訪這一舉措,得到廣大師生一致贊許。
三、深入課堂,抓住教研教改。每個星期從星期一至星期五,陳清河每天聽課二、三節,聽完課直接與教師交流。碰上大型教研教改活動,他無論多忙都要參加。一學期下來,他聽課上百節。
四、提升自我,加強與教育專家的交流。工作之余,陳清河經常與湖北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的有關專家交流學校管理方面的心得體會,請專家們出謀劃策,并寫下大量心得體會;特別是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經驗在咸寧市范圍推廣。幾年來,他寫滿了10多個筆記本,調研筆記達12萬字,學習筆記達21萬字。
經過陳清河校長和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浮山學校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社會知名度越來越高,招生規模從原來的一千多名學生,發展到現在的三干多名學生。
2017年,陳清河又一次被咸安區教育局評為“十佳校長”;2017年、2018年,浮山學校在咸安區教育局綜合評估連續兩年位列三甲,2018年學校還被評為湖北省法治示范學校。
2019年,浮山學校在咸安區教育局綜合評估第一名,同年被咸寧市評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示范學校,陳清河的論文《淺談如何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在《語言文字報》發表;同時,浮山學校被咸寧市評為“十進十建”示范學校,還獲得了湖北省校園文化建設創新獎。陳清河被評為湖北省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個人。
2020年6月,陳清河論文《踐行本真教育,推動特色校園建設》在《華聲》雜志發表,獲科研論文一等獎。
陳清河由于成績卓越,先后榮獲咸安區教育局“師德標兵”、咸寧市“學科帶頭人”、咸安區委“優秀黨務工作者”、湖北省中小學校校長協會“特色學校創建課題研究先進個人”、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教師科研專項基金先進實驗工作者”、“湖北省學校后勤文化建設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資助學生奉獻愛心,教育創新初心不改
在大幕中學當校長期間,陳清河家庭比較困難,工資也比較低,但他心存善念、大愛無疆,每個月從微薄的工資中拿出一百多元錢資助4位貧困學生。那時,一百多元是陳清河一家人一周的生活費。在這幾個人中,陳清河有資助兩年的、三年的、四年的,究竟有多長時間,給了多少錢,他也沒有統計過。
令人欣慰的是,這幾個得到陳清河資助的學生學習刻苦,成績優異,都考上名牌大學,工作單位也不錯,分別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工作。幾個學生懷感恩之心,傳承陳校長的愛心,積極回報社會,資助貧困兒童,愛心接力棒傳遞下去。
在橫溝小學、西門小學當校長期間,陳清河繼續資助貧困學生,一年兩次,一次一千,捐給全校的特困生。隨著政府精準扶貧的深入,貧困生越來越少,但是陳清河的愛心依舊。
2020年5月21日,九年級(3)班一個學生突然昏倒,陳校長得知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指揮搶救,配合醫生送到醫院治療,其后每天向家長詢問病情。幾天后,學校師生自發捐款近十萬元,送到家長手中。陳校長另外拿出一個信封給家長,說是他個人的一點心意。
據初步統計,陳清河擔任校長的26年里,累計資助學生有65人,金額超過10余萬元。
疫情防控期間,陳清河履職盡責,忠于職守。首先搞好浮山學校自身防控工作,成立領導小組,組織幾個專班,安排人員值守、消毒。然后積極配合當地政府入戶排查,當時,浮山辦事處所轄的幾個小區有確診病例,他臨危而上,敢于擔當,對老師們說:確診病人家庭排查留給學校班子成員,你們去其他家庭入戶排查。他和班子成員一起,把確診病例所有情況摸得一清二楚:家庭成員、活動軌跡、密切接觸者等,如實匯報。在整個入戶核查過程中,共安排教師上千人次,進行近萬戶摸排、登記、上機,上傳信息,歷時九天。白天,累了在辦公室打個盹,餓了與老師們吃一桶快餐面。晚上,又帶著老師們參加區政府路口值守,風里來雨里去,路口值守四十三天從未間斷。妻子病了住院,他也未停歇過。妻子心疼地說:你是校長,防控當仁不讓,責任大,但千萬要注意身體,你還是家里頂梁柱。陳校長心中酸酸的,但義無反顧,堅持到疫情結束。
在疫情緩解后,教育部門要求各校網上教學。陳校長與分管教學的副校長獨創了6463教學模式:六個落實,四個結合;六個跟進,三個檢查。并與教學校長一起寫了一篇《非常時期,非常教學,非常效果》的文章,在香城都市報發表,引起教育界的反響。
陳清河通過多年的教育實踐,成為當地知名的教育專家,也是當地頗負盛名的中小學校長,他同中國千千萬萬中小學校長一樣,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發展著中國的教育事業,為祖國培育優秀的人才,實踐先進的教育理念。正是這千千萬萬個校長,共同譜寫中國的教育未來,他們是中國夢的踐行人,是名副其實的好校長!
近年來,陳清河更是砥礪前行,為了把浮山學校打造成為“市級品牌、省內知名、國內具有影響力”的名校,他付出了十倍的艱辛與努力,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榮獲“中國好校長奉獻獎”當之無愧。
陳清河兢兢業業、大公無私,全身心撲在學校管理工作上。先后榮獲咸寧市中小學“學科帶頭人”、“常規教學先進個人”、“優秀科技教師”、等榮譽稱號。他關心教師,愛生如子,高瞻遠矚,放眼未來,為了一種教育情懷,譜寫著一曲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樂章。曾擔任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學習途徑與方法、習慣對學力發展與研究”科研組組長,榮獲全國優秀教育論文一等獎。
(注:本文部分圖文由劉勇、毛時權、汪衛華提供)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