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wǎng)訊(通訊員/胡詩 記者/文君 向明 實習生/詹漫 葉倩怡)湖北鄂州的雕花剪紙是一種傳統(tǒng)的民間裝飾藝術(shù),《武昌縣志》記載1885年鄂城開始形成帶徒學藝、專事花樣制作出售的雕花剪紙行業(yè)。1935年鄂城花樣剪紙工會成立,會員達到150人,歷任會首之一的胡茂恒之子胡小平,便是我們此行要走訪的鄂州雕花省級傳承人。6月25日上午,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啟書志愿服務(wù)隊在陳元玉教授帶領(lǐng)下前往鄂城燕磯鎮(zhèn)映山村,聆聽胡老先生講鄂州雕花剪紙故事。
在胡老先生家中同學們有幸見到了胡茂恒會長的遺物花樣箱和貨郞鼓。花樣箱又名花樣櫳子,是藝人走村串戶,出售“花樣”時盛裝花樣的背箱,木質(zhì),箱體長高深約為30*25*20。前面為開合之門,精工木條鑲邊,銅質(zhì)角花飾角,正中以龍鳳鞋花樣作裝飾,上為“時代花樣”左為“推陳出新”右為“百花齊放”的剪紙文字,底板為黑色,文字和圖案均為白色,黑底白圖醒目大氣。
胡老先生介紹貨郞鼓又名陰陽鼓,木質(zhì)鼓柄方便拿捏,鼓在上端為陽,鑼在下端為陰,尾端為鐵質(zhì)菱形槍頭。貨郎手搖鼓柄,上鼓下鑼同時發(fā)出響聲音,鼓聲厚重,鑼聲響亮,陰陽交互之聲傳遞開去人們便知道這是賣花樣的人來了。交易花樣時,貨郞便將鼓的槍頭插在地上,便捷實用。
花樣箱和貨郞鼓這兩樣物什便是舊時雕花手藝人走街串巷叫賣時的用具,胡老先生向同學們演示貨郞鼓的打法,講述了賣花樣的江湖規(guī)矩,比如出門賣貨前要拜祖師爺;每月的初三、十三、二十三、初六、十六、二十六、初九、十九、二十九這九天是不能動響器出門賣花樣的等等。對于同學們來說,這些內(nèi)容既新奇有趣又飽含深意,聽完仿佛置身于那個年代,也更能感受到老藝人生活的艱苦。
隨后,胡老先生給學生們展示了他的剪紙工具以及他的技藝手法,同學們在感嘆雕花藝術(shù)美麗的同時,思考如何將這項傳統(tǒng)手工技藝傳承下去。胡老先生跟同學們分享了做剪紙要做到四心:初心、精心、耐心和恒心。即要有一顆熱愛剪紙的初心,用心琢磨的精心,細致入微的耐心,以及坐得住,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恒心。這些都是胡老先生對后輩的諄諄教誨,同學們紛紛表示會將這些道理謹記于心。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