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身宜昌長陽土家醫藥世家的彭賢釗,很早就明白治病救人的道理。從2008年起,他便開始幫助家庭困難的病人義務治病,至今,為困難病人義診超過800人,為此花費70余萬元……
義診活動現場
今年,是彭賢釗正式開展公益活動的第13個年頭,記者試圖了解他一路堅守的初衷與動力,6月8日上午,記者在位于荊州市荊州區東城街道擁軍路的御生堂中醫館,見到了正坐堂給病人熬制中藥的彭賢釗。彭賢釗一邊過濾藥渣,一邊回應記者:“有位獨居老人腿腳不便,熬藥是個難事,于是我干脆熬好了再送過去,免得老人為熬藥為難。”
據了解,彭賢釗出生于長陽土家族中醫世家,從小就懂得治病救人的家訓。后因謀求發展,更想將中醫這個中華民族瑰寶發揚光大,2007年,他便從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來到荊州市荊州區開設中醫館。行醫期間,他看到許多家庭因無法支付較高醫療費用,許許多多的患者不愿意治療,或是放棄治療,其結果就是病情愈發嚴重,最終又不得不花費更多的錢醫治。2008年,彭賢釗決定,為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的患者提供免費治療。就是從那個時候起,彭賢釗走上了公益之路。2013年,他以中醫館的名義發起了“關愛弱勢群體 圓您健康夢”系列公益活動,活動一啟動,便得到政府、社會以及患者的一致好評。
在中醫館坐診
開展公益活動,不僅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更需要投入大量的費用。隨著公益活動的深入開展,彭賢釗需要墊付的醫藥費用越來越多,為此,有時候一個月的工資竟然要花去一半,但彭賢釗沒有退縮,更沒有放棄。“我是群眾選出的區人大代表,有義務多群眾著想,有責任用他的專長為群眾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正因為如此,彭賢釗至今都義無反顧的堅守著自己發起公益活動的初心。
在堅持義診13年的時間里,彭賢釗的“窮親戚”越來越多,但他從沒有拒絕,而是樂此不疲。為這些“窮親戚”,他不僅記錄著他們的身體狀況,還定時跟蹤了解,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
彭賢釗的足跡遍布荊州各地。在虎渡河畔的荊州區彌市鎮沿河村,他免費為50余名村民和困難群眾義診送藥;在“荊州屋脊”的松滋市卸甲坪山村,他將愛心善款交到留守兒童手里。就在啟動第一屆“關愛弱勢群體 圓您健康夢”公益義診活動的2013年,荊州區、沙市區30余名家庭條件特別困難的病人成為他的幫扶對象;2020年,為了響應國家防疫抗疫號召,彭賢釗主動關聯系當地稅務部門,聯合開展了“稅務藍,醫護白,助力復工復產”公益活動,并先后走進荊州萬達商圈和荊州區馬山鎮雙楊村,贈送預防新冠肺炎中藥,傳授防疫知識……
義診并傳授防疫知識
除救治國內患者外,彭賢釗還救治過國外患者。2011年10月,來荊州探親的柬埔寨女孩鄧雯玉被檢查出頭部積水嚴重,先后接受兩次手術治療,躺在病床上的她被醫院“宣判”為植物人。得知鄧雯玉情況后,彭賢釗決定盡己之力幫幫這名因無錢而準備放棄治療的外國患者。為方便給鄧雯玉治病,彭賢釗不僅為鄧雯玉母女租房,還安排好他們日常起居的必需品。經過近8個月的精心治療,鄧雯玉病情逐漸恢復。2013年元月,近乎好轉的鄧雯玉和母親被親友接回柬埔寨。其實,直到鄧雯玉母女回國,她們都不知道,這位“哥哥”為她這位外國“妹妹”墊付1萬多塊醫藥費的事。
臨別時,鄧雯玉眼含淚水,將救助她的彭賢釗認作“哥哥”。聊到最近的工作計劃,彭賢釗笑著說,這兩年到偏遠鄉村多一點,因為那里通常是脫貧戰貧的主戰場。為參與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他曾多次深入松滋卸甲坪、荊州區川店鎮等地,廣泛開展義診贈藥和慰問活動。前不久,彭賢釗到松滋市新江口鎮常青藤敬老院,免費為30余名老人檢查身體、贈送藥物、提供健康咨詢。
進行專業檢查
談起他的“關愛弱勢群體 圓您健康夢”公益義診活動,彭賢釗坦言:“義診這條路注定不容易,但我一定會義無反顧地走下去,盡自己的能力,幫助更多困難家庭病人治病!”(通訊員黃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