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嘎嘎嘎……”在黃石陽新縣武陽家庭農場,一只只白色小鵝高高昂起頭,在柵欄里奔跑或是撲騰著潔白的翅膀。其熱鬧場景,讓武陽家庭農場主陳錫武喜不自禁。
家庭農場一角
5月20日,武陽家庭農場主陳錫武高興地對記者說:“去年受成品鵝價格影響,我家幾乎沒養殖了。年初,隨著市場回暖,我想走成品鵝規模化養殖,但資金又成了一大難題。高興的是,今年四月份,陽新農經辦和農業擔保部門及時上門服務,解決了我家購買8000只鵝苗資金缺口……”
陽新縣精準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經理陳衛澤介紹說,從年初到現在,全縣9家養鵝合作社共申請貸款50萬元,發展成品鵝10多萬羽。陳衛澤表示,在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養殖體系同時,該縣農經辦還將加大鵝制品深加工探索,解決成品鵝銷售等關鍵性環節。
共商鄉村振興事宜
據了解,為鞏固脫貧成果,快速推進鄉村振興,該縣在制度改革、貧困戶利益建立、資金支持、產業扶貧模式探索等方面下功夫,培育壯大該縣特色產業,增加農民經濟效益。
今年,該縣率先推進130多剛剛脫貧的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大“三權”分置促“三變”改革工作力度,鼓勵和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幫助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關系,為部分貧困人口提供了勞動就業和參與生產經營的機會,實現資源擁有和現實收益的資本化,增加收入;針對一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風險高”的問題,該縣農經辦全力推動并落實金融服務,包括出臺相關文件探索“銀保農互動”,搭建農村金融對接平臺等;通過產業托管、土地流轉、勞務打工、入股分紅、技術服務等方式,與脫貧戶簽訂中長期幫扶協議,有效帶動產業幫扶,著力打造“政府支持引導+公司+合作社+貧困戶主”等不同模式。
到家庭農場調研
該縣農經辦主任劉志表示,未來,該縣繼續圍繞三農產業做文章,支持當地生態農場、觀光景點、農家樂、民宿等產業發展;按照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對貸款的不同需求,先后開發出抗疫信用貸、楚農貸、農擔接力貸、楚銀貸、惠農易貸、農易貸產品,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同時,針對農戶面臨抵質押物不足問題,該縣還創新推出“金農貸”產品,采取政府出資成立基金增信方式,放大授信比例,并開辟綠色通道。
記者了解到,該縣洋港鎮下磨村通過“公司+合作社+村委會+貧困戶”模式,為全村30戶貧困戶無償提供花菇種植大棚(每個貧困戶承包1畝3個棚),并墊付菌棒資金,村兩委還負責聯系銷售,幫助貧困戶人均半年純收入達1.5萬元以上。
從龍港鎮阮家畈家庭農場記者獲悉,得益于該縣出臺的“金農貸”服務,農場1600畝白茶基地灌溉系統,以及2公里硬化采摘道路整修才得以完成,并解決了當地150戶貧困戶和上千社會閑置勞動力。
據統計,近三年以來,該縣授信295戶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累計發放貸款2.2億元。(通訊員吳華臻、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