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3日,記者了解到,棗陽市楊垱鎮桃園村在村黨支部書記王春紅帶領下,用拼搏敬業的精神、擔當作為的作風,摘掉了窮鄉僻壤的“后進村”的帽子,有力地推動了鄉村振興。
10年來,桃園村先后榮獲“棗陽市示范基層黨組織”、“襄陽市文明村”、“湖北省美麗鄉村”、“湖北省綠色示范村”、“湖北省文明村”等稱號;王春紅也因此榮獲“全省優秀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稱號,并當選為湖北省人大代表。2020年11月,桃園村被中央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文明村”榮譽稱號。
擔當作為,他是鄉村振興的“引路人”
桃園村位于棗陽和襄陽兩縣市的結合部,是出了名的“旱包子上的旱尖子”。土地貧瘠,資源匱乏,村民喝的是高氟水,村里垃圾滿天飛,村集體領導班子渙散、矛盾突出……。這些是桃園村10年前最真實的寫照。
要想帶領群眾走出“圍城”,理順爛攤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11年10月,已過不惑之年、“不知深淺”的王春紅擔任桃園村黨支部書記。接手這個爛攤子,很多人不理解。還有人諷刺地說:“王春紅的腦子真是進水了,放棄在外面搞建筑掙大錢的機會,卻回到一窮二白的村里倒貼錢過官癮,不知道究竟想圖個啥。”
王春紅(左一)慰問留守老人
對此,王春紅卻始終堅持自己的想法。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桃園村人,一想到村里這么多年沒有一點變化,青壯勞力常年外出打工,留下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過著窮日子。幾十年來村里沒有出過一個大學生,本村的姑娘不愿意“飛”回來,外村的姑娘不愿嫁過來,王春紅心里很不是滋味。
“既然村民選我當書記,就是信任我。如果不為群眾辦點實事,老百姓嘴里不說,心里會看不起。如果不改變村里貧窮落后的面貌,我對不起桃園村1500名群眾。”桃園村黨支部大選會上,王春紅“斗膽”地表了態。
“認準了的事,再苦再難也要干下去。”王春紅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和村支部一班人定規劃、籌資金、跑項目,帶領村里黨員干部義務投工,一件接著一件干。在棗陽市財政局等相關部門的傾力支持下,桃園村先后完成了通村公路工程、安全飲水工程、農田水利設施工程、村級綠化工程、垃圾處理工程、陣地建設工程六項惠民工程建設,并實現了村道巷道硬化、飲水自來化、供電正常化。村黨群服務中心、辦公室、衛生室、安全飲水、農家書屋、便民超市、廣場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但王春紅的腳步并沒有停下。要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要發展經濟,提高群眾收入。他帶領黨員干部外出考察“換腦筋”,與三杰麥面、范氏種業、武漢蔬菜市場等對接,利用統一種植、統一管理和統一收購的優勢,探索旱稻、甜玉米、工業辣椒、薄荷、蔬菜大棚、蓮蓬等產業種植模式,確保了農民種得好、有銷路、有回報。每年上季,桃園村與三杰麥面合作,種植優質小麥3500畝,每斤高出市場價1毛錢,每畝增收100元;下季與范氏種業合作,種植旱稻3000畝,每畝能收入1500元左右。
單靠農業,走不出富路。為壯大村集體經濟,王春紅創新思路,采取“用活政策、激活資源”的方式,推動了村級集體經濟健康穩步發展。同時,王春紅帶領桃園村集體干部成立志杰專業合作社,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市場”的運作模式,盤活利用100多畝機動地,種植薄荷。
不僅如此,王春紅還用足用好政策紅利,為桃園村爭取扶貧資金60多萬元,新建蔬菜大棚4個,發展時令新鮮瓜菜;抓住遷村騰地時機增加村集體資產,騰地258畝,發展甜玉米、薄荷等特色種植。在此基礎上,王春紅帶領桃園村干部激活資源,將葡萄園、采摘棚、荷花池、大舞臺、農家樂等多點連成線,提檔升級,發展觀光旅游。
在發展特色農業的同時,王春紅還將26家貧困戶全部納入農業合作社,并吸納有勞動能力的留守老人和婦女,為他們提供增收渠道,讓他們享受發展紅利。預計2021年,桃園村集體經濟收入將達到100多萬元。
心系百姓,他是群眾公認的“貼心人”
王春紅為群眾辦事接地氣,有股 “傻勁、狠勁”,看準了的事情,一直堅持不懈走下去。
別的干部都不愿跟老百姓打交道,可王春紅卻偏偏喜歡挨家挨戶串門,說說家長里短。村里哪家有點啥事情、遇到點什么困難都喜歡找王春紅。他總是不厭其煩,樂意幫忙。過去,曾為“芝麻大點”的事都喜歡往鎮上、市里“跑”的群眾,現在都愿意往王春紅家里“串門”。如今,因為王春紅“好管閑事”,換來了整個桃園村421戶“平安無事”,已連續8年無一例上訪和刑事案件發生。
王春紅看望患病群眾
王春紅經常說:“村支書‘官’雖然不大,可權力不小。一方面要管住自己的手不亂伸。另一方面,還要管住自己的心不出現私心雜念。”
2013年8月,一村民為了辦成“吃低保”的事,帶了一大堆禮物來到王春紅家里,想讓他“照顧照顧”。為了不傷害這位村民的自尊,王春紅“不動聲色”地收下“禮物”,因為他知道這個村民符合“吃低保”的條件,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讓這個村民“心里踏實”。等到低保批下來后,王春紅就拿著低保證和“禮物”折算成的2000元錢,送到這個村民家中,令其非常意外。可誰又知道,在此之前,按照上級相關的政策要求,桃園村第一個取消低保待遇的就是王春紅的親叔叔。
已經成為休閑觀光好去處的桃園村
桃園村有留守老人33人,留守兒童15人。王春紅不僅為他們建檔立卡,每個月還組織愛心人士上門服務。對村里孤寡老人,王春紅每月都要至少探視兩次。看到老人胳膊腿上有蚊蟲叮咬的紅斑,他自費為老人們買蚊香、風油精等生活物品;對行動不便的老人,王春紅每月幫忙采購日常用品送上門。村里孤寡老人床頭都張貼著王春紅的電話號碼,24小時隨叫隨到。
如今,桃園村環境美了,生活好了,人心順了,笑容都寫在臉上。村民們自豪地說:“現在我們過得一點也不比城里差,多虧有個好書記來當家!”(通訊員張克、齊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