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生物醫藥產業為我國確定的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和經濟意義。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生物醫藥市場規模將會達到4644億元,2025年將增長至8310億元。
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正呈現產業鏈邁向高端創新、中小創新型企業快速增長、地方產業集群化發展、服務業態多樣化和產業治理數字化等五大發展趨勢。
全社會數字化進程加速,生物醫藥也被按下發展“加速鍵”。作為國家發改委授予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科前生物成立于2001年,專注于動物生物制品研發、生產、銷售及動物防疫技術服務,在國內非強制免疫豬用疫苗市場排名第一。
近日,在2021致遠互聯數字化成果全國巡展武漢站現場,科前生物信息技術部陳文表示,我們通過攜手致遠互聯,極大提升自身數字化進程,特別是基于協同運營平臺COP逐漸完成了信息數據統一,提升流程效率,實現業務共享,為未來的數字化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數字化轉型“四問”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盡管“數字化”被很多企業列入戰略目標,但對于企業自身而言,在數字化轉型中仍面臨不少難點、痛點。
陳文介紹,科前生物此前存在的問題可以用四個字總結:散、繁、紙、慢。“散”在,自由協同比例過高,整體管理流程散漫難管理;“繁”在,協作審批流程節點冗余,審批過程繁瑣,效率低下;“紙”是,存在紙質手工簽字的審批形式,難于統計,存在管理漏洞和隱患;“慢”在,缺乏模版,導致審批時間長,平均每個流程審批時間超過72小時。
“在加入科前生物后,我開始主持公司的信息化建設。在此之前,公司存在大量的紙質簽批流程,導致辦公效率比較低。經過三年的信息化建設,我們已經把大部分的紙質流程全部搬到協同平臺之上,讓運營效率得到釋放。”
據介紹,為保證進程平穩進行,科前生物的協同轉型遵循頂層設計,從簡到繁、共性提煉、逐一推廣的理念,首先在流程梳理方面,對全集團審批記錄進行梳理、分析,發現并解決問題,同時打造屬于企業管理特色的數字化流程模版,最后讓綜合支撐部門先行,再逐步推廣。
從2015年上線ERP軟件,到2019年基于致遠互聯協同運營平臺COP搭建合同管理、資金管理,再到后續的會議管理、乘車報餐等業務應用,協同運營平臺COP的價值得到了科前生物管理層的高度認同,未來,COP也將扮演人力資源、業財一體化等數字化建設項目的基礎平臺。
科前生物協同運營平臺架構
“此次針對協同產品的全面升級,充分發揮了協同運營平臺COP價值,將ERP等系統作為中后端系統、移動應用等作為面向用戶的前端應用,協同作為信息化管理中臺,實現統一賬戶登錄,并利用協同平臺上的流程引擎,完成過程管理和業務運作。”陳文表示。
“協同”提速數字化
通過致遠互聯協同運營平臺COP的有效協同,科前生物將原有線上、線下多頭處理的業務系統轉變為基于高效、實時、智能的統一平臺,并將各環節所涉及的數據資源進行統一調用和分配,保障了數據的真實性、安全性,實現企業管理的效果最優化、效能最大化。
首先在流程上,科前生物通過COP搭建了自上而下的業務管控體系。一方面,通過流程引擎全面升級,工作流設計充分支持規則和條件自定義,靈活性大大增強,也支持更為復雜的多分支并行、帶條件分支并行、智能環形回退等情況;另一方面,流程設計更加靈活嚴謹,實現了高層領導對重要審批節點的嚴格審查,滿足各部門業務流程的靈活多變需求。
陳文介紹,基于致遠互聯工作流管理平臺,利用流程引擎技術,針對企業內部管理、運營、業務開展等,建立了全方位、體系化、標準化的管理體系,整合第三方業務系統,實現跨系統的流程運轉和業務協作。
同時,科前生物也通過COP平臺提供的低代碼業務應用定制能力,打造合同全閉環管理,通過“一屏、一表、一圖”,就可以完整掌控合同的執行、付款、開票等相關環節。
此外,基于致遠互聯移動協同平臺M3,科前生物打造了統一的移動辦公平臺,將各個業務板塊進行移動化適配,實現了全流程、全業務移動應用。同時,借助M3,科前生物也實現了業務板塊移動門戶的需求。
陳文表示,協同提速、降本增效,是對致遠互聯協同運營平臺COP最大的感受,其結果是使得集團整體審批速度提高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