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一名年輕醫生,給科室主任發了這樣一條信息:“魏主任,有需求叫我,我申請加班。不過別告訴我媽媽,省得她擔心。”下派到五峰縣、休假回漢的朱睿瑤醫生也主動請戰:“魏主任,我得做點什么,不然心不安。我回科室上班吧。”
在武大人民醫院,眾多醫務工作者不顧自身安危,毅然頂風逆行;即將到來的春節,為了讓更多人可以健康回家,他們選擇不回家。他們中,還有不少人寫下赤誠的請戰書、決心書。其中,一名曾經抗擊過非典的呼吸科女醫生,還以一份現代版“與夫書”,申請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最前線。
一直戰斗在抗擊新型肺炎前線
“此事我沒有告知明昌。個人覺得不需要告訴,本來處處都是戰場!”在一封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請戰書里,武大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女醫生張旃副教授這樣寫道。
本次疫情爆發以來,張旃一直奮戰在一線,并隨手記錄下自己的所行所思。
“1月19日夜班……要兼顧發熱門診和二樓留觀室。從還沒到上班時間,就開始接會診電話。我數了數,從5點到10點45分,一共24個醫療電話。精神一直處在高度緊張之中,體力也是極大的消耗。”
“1月20日8點到17點,54個工作電話,40多個病人查房,全院大會診3次,急會診多得不記得了。午間休息10分鐘,因為低血糖發了。發了一次脾氣,因為去發熱門診會診,一堆病人圍著,醫生看病艱難。”
張旃所在的武大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Ⅱ科,在本次疫情爆發前,已經治愈并出院了兩批近10名病人。根據她的記錄,這些病人入院時病情很重,癥狀為發熱、呼吸困難等。經過科室主任胡克教授帶領全科醫護人員精心診治,他們的病情都在10天到14天里明顯好轉。
當時,胡克、張旃等專家已經高度警惕,將發熱病人一起隔離治療,實習輪科醫生不得進入病房,強化對醫護人員的保護;在院發熱患者和家屬必須戴口罩,患者出院后要居家隔離。
但疫情的發展和病毒的殺傷力,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周二上班,查房時我戴上了N95口罩。我一般不戴N95,因為戴上后呼吸沒那么順暢……查完房,不與病人接觸,我換回了外科口罩。周二白天感覺身體疲乏無力,但無其他癥狀……”
“周三上午補休半天,自我感覺還可以,病情沒有進一步加重。周四清晨,身體略乏,但可忍受。”根據自己的感受,張旃寫下一份《關注身體給出的信號》,叮囑同在一線的醫護同行,千萬注意做好自我防護。
曾在抗擊非典中收獲寶貴經驗
少為人知的是,張旃參加過2003年的抗擊非典之戰。當年她就職的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是廣東省應急醫院,承擔了大量非典病人的救治工作。她從這場戰役中學到的經驗是,醫護人員要沉著冷靜、科學應對,普通人要避免恐慌、加強防護、科學就醫。
在隨手記錄里,她這樣寫道:“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死亡幾千萬人。多年后總結,固然有病毒本身的原因,更多的是當年過于恐慌,導致病人擁至醫院。呼吸道變異病毒不是第一次侵襲人類,也不會是最后一次。恐慌沒有必要,臨床醫生今日的臨床經驗遠勝往昔。”
1月18日,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全面爆發,擔任武大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Ⅱ科黨支部書記的張旃,向醫院黨委寫下請戰書。
“在一場看不見敵人的戰場,將無人可以幸免!我申請長駐留觀室,對病人進行進一步的分檢工作。好處在于不再需要不停的院內會診,可以減輕其他醫生的負擔,病人也可以獲得延續性治療,留觀室床位也可以流動起來……”
在請戰書里,張旃特別注明,此事沒有告知自己的丈夫——武大人民醫院神經外Ⅰ科副主任李明昌教授。
“我從別人的朋友圈才看到她的請戰書。我堅決支持她的決定,我也希望她能在救治病人的同時,保護好自己。我等著她早日凱旋!”昨日,李明昌對楚天都市報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