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中國人吃飯就是共享的模式,共享自己的餐食。在歐洲,大家一般會每人拿一盤菜自己吃自己的,我們會面對面坐在同一張桌子上,但卻沒有共享我們的食物。”1月16日,在“大共享 新經濟——全球共享經濟論壇北京峰會”上,全球共享經濟聯盟常務主席、塞爾維亞前總統鮑里斯·塔迪奇這樣表達了自己對于共享的理解,“因此我覺得共享不是一個新的模式,我們在新的時代用新的方式使用共享,我們是采用過去的高效的模式來創造新的模式,與此同時了解怎樣變得更加高效、靈活。”
而在經濟領域,近幾年,共享經濟已然成為熱度最高的商業、經濟模式之一。無論是在中國、美國,或其他國家,共享經濟模式正不斷地落地生根、優化成長。在“大共享 新經濟——全球共享經濟論壇北京峰會”上,與會嘉賓也對共享經濟的概念、模式、商業落地及發展前景進行了討論。
“大家對‘共享經濟’這個名詞非常熟悉了,但是到底理念包含什么內容?根據研究來看,這里總結包括了零工經濟、實時供需、集體采購及抱團經濟。”天九共享集團董事局執行董事、全球CEO戈峻向包括《中國經營報》在內的媒體記者表示,“國家信息中心在2019年下半年發布中國共享經濟的報告,讓我們看了特別受鼓舞,因為中國在這一塊兒已經起到了引領世界的作用。”
重新定義共享經濟
每一個時代的跨越,都來自先行者對趨勢的把握與推進。
1978年,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Marcus Felson)和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教授瓊·斯潘思(Joel.Spaeth)提出共享經濟,概括為:一個由第三方創建的、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市場平臺。基于這個定義,近年來常規上只有一些新經濟平臺企業才被視為共享經濟企業。
然而在戈峻看來,所有在陌生主體間轉移包括但不限于物權、智慧產權、資源和渠道等價值要素并產生利益交換的經濟行為都是共享經濟。
“傳統共享經濟概念限制了人們的視野和思考,我們近期出版的《大共享時代》提出了廣義共享原理,即不論是新興共享經濟組織,還是傳統業務以‘共享’為主的經濟組織,在推廣和運用‘共享’方面,本質是無差別的。通過廣義共享經濟的視角,我們不僅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當前被稱為共享經濟企業的業態,也可以幫助傳統經濟企業主動擁抱共享經濟。”
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范恒山也有類似觀點。“這幾年來,共享經濟這個詞變得非常的熱而且流行,到現在為止,絕大部分關于共享經濟的討論局限在比較微觀、甚至比較無知的層面。”在他看來,首先共享經濟是一種節約經濟,共享模式消去了閑置資源和資源的閑暇時間,是一些實際生活中在大部分時間里處于閑置狀態的物品推向了現實的實用利用的可能,能夠使它做到物盡其用。因此,資源配置效益會大大地提高,這也使這種效益經濟同時成為效率經濟。在本質上符合綠色發展的理念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提供了通過存量調整、推進發展方式轉變的一種新路徑。由于動員資源的廣泛性,共享經濟有利于在更高水平、更具效率、更加合理的方面來配置資源,實現供給與需求緊密對接,與此同時,能夠有效激發社會創新活力,并使社會盡快分享最新最好的創新成果。而經驗、規則、平臺等的分享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增長,而且能直接成為發展方式轉變、結構優化調整的手段和保障。
共享經濟的前提是產權更加明晰,相關機制和法律更加健全。在此基礎上,這種模式帶來了人民及資產參與的靈活性,在給參與者通過角色轉換和自有資產的利用獲得了更多的收入,來提供了充分的機會。而人人參與,人人消費的模式也帶來了人人監督,這為推動形成性價比的共享服務提供了有效的制約。
而共享經濟對生態的改善,與會嘉賓在此方面也達成了一致。全球共享經濟聯盟常務主席、哥斯達黎加前總統何塞·瑪麗亞·菲格雷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共享經濟發展目前跟相關產業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生了深度融合,不僅催生出新經濟、新業態,而且直接促進了傳統產業的轉型提升。這意味著共享經濟不僅是產業結構優化提升的推力,也直接體現著產業結構的升華。“共享經濟發展帶來了創業生態環境的一系列改善。它要求開放統一競爭的市場體系,要求誠實守信的敬業素質,要求公正透明規范的法規體系,要求及時貼心和共享的政府管理。這也是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優化、動能增長所需要的生態。” 何塞·瑪麗亞·菲格雷斯說。
據悉,在2019年11月29日,全球共享經濟聯盟在維也納成立,得到了來自全球各個國家企業界、商業界、商會、協會等多方面的支持,有26個國家的前政要參與。
對于全球共享經濟聯盟,戈峻這樣表達了對該組織的理解和認知:“第一是希望有更多機構加入到這個聯盟中來;第二是我們要進一步構建大共享經濟的理論研究體系,擴大并完善大共享經濟的實踐、經驗、總結、積累讓我們做得更好一些。同時,我們也希望在大家一起的努力下推廣大共享,實現‘十年雙減半’的目標。即希望通過企業界,我們研究界我們政府一起共同的努力來踐行大共享理念,在2030年實現人們幸福指數不斷上升的同時,全球新增資源消耗減少50%,人們的勞動工時減少50%。”
戈峻認為,共享經濟能夠在減少新增資源消耗方面發揮最重要的作用,通過共享在不影響生活物質要求前提下面,實現全球新增資源消耗的減半。同時,通過對生產和資源消耗的減少,人們勞動時間會相應減少。省下來的勞動時間可以專注于更多的創新。
“我們(天九共享)在2016年開始實施四六工作制,員工的工作時間已經減少40%,從40小時減到了24小時。四年來公司做這樣的事兒并沒有影響到公司的產出和業績。公司估值從45億發展到300億的規模。根本原因是天九告別了單打獨斗,開啟了共創共享和共贏的大共享經濟模式。這樣的做法如果關心產業反映的時候,可以看到今年2019年8月份,日本微軟實現四天工作制,它的結果是員工當月的工時減少了25%左右,但是打印的紙張減少了58%,辦公用電減少23%,工作效率卻提高了40%。”在戈峻看來,世界性的產能過剩和存量資產過剩為全球性的共享經濟的內在驅動力,互聯網和區塊鏈技術為大規模的共享平臺提供了技術準備。在這2019的前后20年間,將是全球共享經濟風起云涌的20年。
獨角獸概念的深層商業邏輯
記者注意到,當前全世界已上市的公司中,市值前10的公司,其中有7家是擁有共享經濟屬性的平臺型公司。“我們可以看到它已經展示出了現在共享經濟中的一系列經濟與商業邏輯。這些平臺有自己的應用程序、軟件和社交網絡,他們的市值主要由一系列的共享內容所創造出來的。” 何塞·瑪麗亞·菲格雷斯如是說。
而在尚未上市的獨角獸公司中,也不乏共享經濟為主要商業模式的企業。以愛彼迎為例。記者從現場了解到,萬豪酒店作為全球酒店業的領軍品牌,占有著全球市場27%的份額。萬豪酒店有14億間房間,而他們的市值已經達到了400多億美元,占據大約27%的市場。而愛彼迎已經進入了兩千多個城市及十個國家。它名下沒有任何的房產,市值也有了400億美元之高。幾乎和萬豪酒店在市值上打成了平手。
何塞·瑪麗亞·菲格雷斯又以WeWork舉例說明。“WeWork是一家為大家提供共享辦公場所的企業,它目前面臨著眾多挑戰,包括上市狀況的不理想。但是WeWork所創造的商業模式是十分成功的。首先企業不再需要跟房東打招呼,不需要自己去找工作的場所,企業再也不需要布局自己的資源在固定資產當中,而可以把資產和資源用在最重要的商業活動當中,并且共享自己的辦公場所。更為重要的是在WeWork的辦公場所中有眾多的創新行為,大家在共享的空間中工作,可以激發出更多的靈感。”
除這些頭部的明星企業外,天九共享也為多個有代表性的共享經濟模式的公司進行了加速賦能。
365網創始人胡旭亮向記者介紹稱,365是一個找人的模式,通過互聯網把人和人連接在一起,目前已經在全國大概67座城市正式開展業務,業務覆蓋面覆蓋到家政、同城快遞等方面,互聯網的方式即時解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需求的人聯網的模式。“我們每個人有服務需求的時候,可以在我們平臺上發一個訂單,我們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通過平臺去看到這個需求給他提供服務。說白了就是全民用戶、全民兼職的概念。現在我們目前整合的全國兼職服務提供者大概有107萬,2019年的訂單是將近兩千萬。”
“這里的訂單很好玩兒,包括有家里面養寵物的需要一個人臨時遛狗和父母聚餐。還包括涉及到法務咨詢類的合作。去年我們把這個模式拿到海外,我們當時在悉尼測試了一下這個模式,受到華人群體的關注。我們用這個模式,用互聯網的基礎以人幫人,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服務的需求者,也可以成為服務的提供者。”胡旭亮說。
戈峻總結道,從共享經濟十大行業中,大家可以看到有金融共享、知識技能共享、生活服務共享、信息技術共享、共享物流、共享出行、共享教育、共享房屋、共享醫療等,“而天九在其中所做的,就是把資源和智慧兩大板塊進行有效整合。資源方面,企業家有它的市場渠道,有金融資本、有人力人脈;在智慧端、創業端,項目方有很好的商業模式,有優質的商機、有創新的科技。通過把資源端和創新端有效對接,就形成一個好的現象,就是共享經濟。這就是共享做的探索,我們也做了大量的實踐。”據戈峻介紹,在2019年,成功進入天九共享獨角獸加速器的中外企業超過300個,實現了智慧和資源之間的充分整合。“此外,天九共享在大共享理論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戈峻還推出了一本新的著作——《大共享時代》。“我們要做的實行一定要總結、歸納,讓我們自己的智慧跟企業家的智慧、專家學者的智慧融合在一起,為社會提供一些支撐,尤其是為經濟未來發展方面提供一些思考。”
數據安全問題亟待解決
共享經濟在不斷前進的道路上,也會面臨著眾多挑戰。這正是包括企業、學校、智庫以及政府機構等社會各界需要同力協作共同解決的。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提出了共享經濟當前亟需解決的三大問題:保護個人隱私的法律,共享的信息平臺的構建、以及數據的收集和重構,以及定價。
“我有一種東西非常不喜歡的就是刷臉,刷臉不能說歸入共享,但是也是高科技的概念,我對刷臉非常不喜歡,從根本上侵犯人們最重要的隱私,進一個校園也要刷臉,進入酒店也要刷臉,破壞了技術的倫理。我覺得在對隱私的保護在現時代是變得特別的重要,所以共享經濟在規則和法律的調整上排在第一位的。”吳曉求繼續說道:“此外,以前所存在的共享行為不一樣,共享經濟是要定價的,我們定價基礎是什么?定價依據是什么?需要我們很好的去思考。在金融學上,對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進行定價,實際上共享經濟的這樣一種行為也要進行定價,否則就不是經濟模式,經濟模式內含定價的模式。”
全球共享經濟聯盟高級顧問、比利時前首相伊夫·萊特姆在近年來與中國的接觸中發現,在過去七八年受數據驅動的影響,現在需要更多的人真正加入到其中來,愿意一起去分享,做出一些革新性的舉措。
“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千禧一代比歐洲更開放,我們也看到了在數據這方面,大家彼此之間的信息互通、互換也非常的頻繁。在歐洲,我們一直在引領全球在數據隱私保護這方面的工作,我覺得歐洲是給大家堅定了這樣的基調或者這樣的節奏。通過共享經濟來講我們的數據分享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時我們不能忽視信息保護。” 伊夫·萊特姆說。
可以看到的是,目前,中國在共享經濟的理論框架、政策制定等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政府也在推動共享經濟的發展。在2019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中國將繼續推動共享經濟平臺的發展。而今中國所有推動的共享經濟將會讓企業和個人在全球經濟的各個層面受益,不僅是中國,而是很多國家,都能夠分享共享經濟帶來的發展機會以及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紅利。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李小軍表示,在過去的十年里,全球經濟增長最大的動力之一在中國,中國對全球經濟影響的貢獻率在30%以上。英國媒體這樣評價,中國經濟在過去十年歷實現巨大發展是人類歷史上驚心動魄大事件。共享經濟應當是重彩的一筆,除了對大眾提供創新的服務模式,還提供了就業保障,社會資源運轉得以高效發揮,為社會提供了經濟新動力。未來隨著政策的進一步適配和跟進,我國產業基礎和創新體系日益健全,保持穩步向前的增長勢頭,大共享在于減少重復和浪費,可有效地促使資源充分得以利用,建設開放型經濟,享受全球化紅利。
世界經濟面臨尖銳的矛盾,使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差距,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在發達國家的主導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被排擠在經濟全球化的主干道之外,造成各國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上嚴重不平衡,以及因此有些地區動蕩和社會不穩定。
“在一帶一路倡議和實踐中,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獲得明顯改善,工業化的步伐加快,加入了全球化產業鏈供應鏈技術鏈和價值鏈得到提升,這些成就吸引有遠見的政治家企業家參與到建設中,并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國家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而正是新經濟共享、共建、共贏的全球化發展趨勢。”李小軍說。
轉自: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