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緊扣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部署,抓住編制“十四五”規劃契機,謀劃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項目。
6年實現全省高鐵里程翻番
報告提出,從今年至“十四五”時期,根本解決我省高鐵短板問題。確保武漢至仙桃城際鐵路、黃岡至黃梅高鐵等如期建成,開工建設十堰至西安高鐵、沿江高鐵武漢至宜昌段、呼南高鐵襄陽至荊門段、荊門至荊州城際鐵路,加快爭取武漢樞紐直通線、沿江高鐵武漢至合肥段2個項目,“十四五”期間實現高鐵里程翻番。
并且,從根本解決公路運輸體系不優問題,打好“提質、增密、互通”三個硬仗,確保二級及以上公路比例三年內達到85%。開展公路橋梁“三年消危行動”。
根本解決航空發展滯后問題,加快建設天河機場樞紐、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支線運輸和通航服務網絡三大工程,到2022年,一、二類通用機場達到15個。
根本解決“水袋子”“旱包子”問題,實施抗旱補短板四大工程,加快建設鄂北水資源配置二期、引江補漢、“一江三河”、引隆補水等重點項目。
支持武漢打造全球智能高地
報告提出,數字經濟是未來發展競爭的主戰場。湖北不僅要鞏固提升“九省通衢”樞紐地位,更要奮力搶占流量風口,成為重要數據樞紐。加快培育壯大以“芯屏端網”為重點的世界級產業集群。聚焦四大國家級產業基地和十大重點產業,瞄準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光通信、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等細分領域,培植一批龍頭企業,集聚更多第二總部和獨角獸企業。加快國家存儲器基地二期、天馬G6二期等重大項目建設。支持武漢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綜合性國家產業創新中心,依托3個國家級創新中心,重點突破中高端芯片等關鍵核心技術,支持武漢打造全球智能終端高地。超前布局“新基建”,改造提升基于互聯網的教育、醫療等網絡硬件平臺,加快5G、工業互聯網、冷鏈物流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工業互聯網頂級節點產業生態,加快IPV6規模化改造和5G商業應用。
打造武漢城市圈升級版 實現基礎設施等一體化
完善武漢積分落戶政策 全面取消其他城市落戶限制
楚天都市報訊(見習記者劉丁維)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聚焦“一芯兩帶三區”,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其中,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承載能力。推動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做強全省高質量發展“火車頭”。支持襄陽、宜昌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鼓勵其他城市各展所長,形成更多亮點板塊。打造武漢城市圈升級版,提高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公共服務等一體化水平。支持武漢、黃石、孝感、鄂州、黃岡共建武漢城市圈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推動襄十隨城市群建設漢江生態經濟帶核心增長極、宜荊荊城市群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支撐點。
支持縣域特色發展、錯位發展,加快建成一批新型工業強縣、特色農業大縣、魅力文旅名縣。用好100億縣域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和100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債券。加快打造100個重點產業集群。推動21個高質量發展重點縣(市、區)做優做強。加快發展重點鎮、口子鎮、特色小鎮。
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完善武漢積分落戶政策,全面取消其他城市落戶限制,加快構建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動農業轉移人口有序市民化。
>>幕后<<
做數字時代樞紐 鎖定創新主賽道
馬云雷軍的建議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困難比預料的多、挑戰比預想的大,但取得的成效比預期的好。”在今年的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像這樣的“金句”不少。據了解,為這些“金句”作出貢獻的人中,包括馬云和雷軍。
“數字經濟是未來發展競爭的主戰場。湖北不僅要鞏固提升九省通衢樞紐地位,更要奮力搶占流量風口,成為重要數據樞紐。”政府工作報告起草小組成員黃沙里介紹,這段話來源于阿里巴巴原董事長馬云在2019年楚商大會上的講話。馬云表示,未來看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僅要看用電量、用水量,更要看數據量;湖北是過去的樞紐,也要成為未來的樞紐。
黃沙里說,對于馬云的這一觀點,以及他跟省領導交流時提出的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等觀點,省委省政府都非常重視。報告起草組經反復研究打磨,形成了上述表述。
另外,報告中關于“打造創新發展強大引擎”的內容提到,“鎖定創新主賽道,用優良生態廣納天下英才,用事業舞臺成就各類人才”,源自小米科技總裁雷軍提交的建議。
黃沙里表示,馬云、雷軍等一流民營企業家對湖北發展提出看法和建議,首先說明他們對湖北的發展高度關注,也十分看好。湖北的資源稟賦、營商環境等是有優勢的、有吸引力的,也是符合時代發展方向的;其次,它體現了政府對于民營企業家和民營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尊重,說明了政府對于更好地把握市場脈搏、站在時代潮頭與市場更加親近的努力和期待。
黃沙里透露,王曉東省長不僅深度參與了政府工作報告每個起草環節,報告中的很多句子還是他親自寫的。他說,報告要“接地氣”,讓大家聽得懂;言語要“柔軟”,文字暖人心。所以,報告中出現了“楚楚動人”“詩和遠方”這樣的字眼。
1.4萬字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凝結著眾多百姓的智慧。據了解,報告初稿形成后,曾發給各方面征求意見,如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協、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省政協咨詢委員、參事、文史館員和發展研究院專家、社會各界人士代表等,還收集了800多條網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