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9萬套,2019年武漢樓市新房成交定格在這一數字。相比前一年,成交量增加了約25%。均價1萬元至1.5萬元之間的新房最暢銷、市場上越來越多樓盤轉向賣毛坯房、土地供應顯著增加而地價較平穩……這些新特點,牽動著每個買房人的心。
均價1.5萬元新房暢銷
根據武漢市房管部門公布的成交數據,去年全年武漢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量為20.9101萬套,相比前一年的16.6362萬套增長約25%。
縱觀2014年以來的成交數據可以發現,歷年的成交數據呈“N”字形。其中,2014年開始逐年上升,至2016年到達頂峰,隨后成交量連續兩年下滑。去年的成交量,基本上回到了2017年的水平。
盡管去年成交量明顯放大,但庫存量仍然處于高位。截至去年11月底,武漢已批準預售尚未網簽的商品住房15.8萬套。去年最后一個月百余個樓盤入市銷售,預計庫存數據還會增加。
去年賣出的20萬套住房中,哪個價位的最集中?
據不完全統計,武漢市每平方米1萬至1.5萬元的新房銷售面積占比較大,約為30%。其余價格區間段占比分別為:每平方米0.7萬元以下的約占10%,每平方米0.7萬至1萬元的約占26%,每平方米1.5萬至2萬元的約占20%,每平方米2萬元以上的約占13%。
從面積來看,呈現出比較明顯的改善性。90至120平方米的新房批準預售面積占比較大,約為47%;其次是120至140平方米的面積段,占比約28%。
毛坯房源明顯增多
從前年年底起,曾以二手房為主的中介們開始主攻新房,并且強調“毛坯”。
外地來漢務工的付女士介紹,前年年中她在武漢盤龍城橫店某樓盤購買了一套全裝修房,額外支付給開發商近20萬的裝修費。幾個月后,小區二期開盤,賣的卻是毛坯,這個消息讓像她一樣的一期業主心里很不平衡。
去年,除了少部分有著豐富賣全裝修房經驗,或占據著極佳地段或配套的開發商外,大部分開發商都改賣毛坯房了。
如去年最后一個周,武漢共有26個樓盤開盤,其中就有18個出售的是毛坯房。
盡管個人自行裝修非常麻煩,費心費力,但當下市場上普遍對全裝修房有著不信任,而且也多次爆出開發商委托的裝修公司態度和水平堪憂。業內人士分析,較低的市場接受度,導致開發商在樓市下行期,選擇銷售毛坯房來迎合購房者,加快回籠資金,完成全年業績考核。
土地出讓金增近三成
兩家不同的研究機構統計數據顯示,武漢去年土地出讓金收入約1700億元,比前一年增加約三成,排名在杭州、上海和廣州之后。而這些成交土地可規劃建筑面積為4300余萬平方米,比前一年略減少約5%,排名全國榜首。
作為“面粉”價格的樓面地價,受到廣泛關注。根據統計,去年成交的地塊平均樓面地價為5506元每平方米,同比上漲約24%。從各區土地成交情況來看,東西湖、東湖高新、沌口、蔡甸和新洲成交土地建筑面積分列前五。去年,武漢誕生12個地王項目,東西湖、黃陂多個板塊樓面價被刷新。
政策方面,去年樓市小調控政策不斷,如公積金貸款政策調整、房貸利率與LPR掛鉤等。業內人士分析,預計今年政策仍將聚焦進一步規范商品住房的銷售行為,使得武漢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