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社會
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的武漢實踐
2020-01-02 07:49:18   來源:今日湖北

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是實踐探索的產物,是家庭承包經營制度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而不斷變革創新的結果。它孕育于中國國情,著眼于解決現實問題,具有深厚的實踐依據、豐富的創新內涵和重大的政策意義。2018年12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改的農村土地承包法,為進一步探索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提供了法律保障。

武漢市從2011年11月起,被農業農村部等20個部委批準為全國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驗區,不斷探索“落實所有權、保護承包權、放活經營權”的三權分置制度,形成了在全國頗具影響力的“武漢模式”。


改革回眸


2007年,武漢市出臺了《關于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推進土地規模經營的意見》,在全省率先開展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探索。

2009年,武漢市開始探索實踐推進“三權分置”為主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建立了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市場,為農村土地流轉等產權交易提供服務。

2011年12月,武漢市成為唯一獲批全國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驗區的副省級城市。在農村確權、市場體系、資源評估、股份合作、資源融資等5大方面探索出的經驗,得到了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高度肯定?!度嗣袢請蟆奉^版頭條以《農民持股進城,興農資本下鄉》為題進行了重點報道。

2013年11月,武漢市探索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驗被寫入黨的十八大以來出臺的相關政策文件中。

2016年2月,全國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現場會在武漢市成功召開。武漢市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驗區開展的“三權分置”等經驗被稱為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武漢模式”。

2017年,武漢市對全市農村土地流轉突出問題開展了專項治理,通過治理,進一步提高了農村土地流轉管理的質量。

2018年3月,武漢市出臺了《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實施意見》等相關文件,確定了“三權分置”改革的重點目標任務。

2018年,蔡甸、黃陂、武漢經濟技術開發(漢南區)、新洲、江夏等區確權登記頒證檔案管理工作成績突出,先后被市檔案部門確定為優秀等次。

強力推進

(一)讓農村土地“轉”起來。

一是提供流轉創新模式,實現“六大轉型”2018年,武漢市新增土地流轉面積5.36萬畝,實現了農村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六大轉型”,即企業流轉向農民流轉轉變、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提高企業效益向提高農民收入轉變、大規模經營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土地流轉租期長向租期短轉變、行政推動向市場導向轉變。二是提供平臺支撐,流轉事項網上辦。市、區、街道(鄉鎮)三級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基本建成,為農戶提供土地流轉信息、政策咨詢、價格指導、流轉委托、簽訂合同、處理糾紛等服務,農戶可以足不出戶了解流轉信息,方便快捷地辦理流轉手續。各級經管部門運用信息化手段和交易市場平臺,有效監管土地流轉的交易情況。三是提供制度支撐,劃定管控“紅線”。全市在土地流轉行為管控方面,劃定了四條“紅線”,即土地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不得強迫流轉。

(二)讓經營主體“強”起來。

一是提供資金支撐,引導規模經營從2009年開始連續3年,市級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對龍頭企業流轉1000畝以上、專業合作社流轉500畝以上、種植大戶流轉50畝以上進行政策性補貼。二是提供服務支撐,實現供需對接。核定了17家有資質、實力強、講誠信的中介組織,為農村產權交易提供資產評估、法律咨詢等業務;與武漢農村商業銀行、漢口銀行、民生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開展了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業務;建立了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信息庫,及時對外發布供求信息。三是提供主體支撐,培育經營主體。堅持把家庭農場作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礎,對家庭農場資格進行認定和考評。

(三)使發展效益“好”起來。

提供政策支撐,推進規模經營。2007年,武漢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工作領導小組,出臺指導意見,推進農業規模經營發展。2015年8月,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于切實規范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 積極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土地流轉的指導方向,大力推動了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

提供環節支撐,實現全程監管。近年來,武漢農村工商資本下鄉租賃農地及其他資源、資產呈加快發展新態勢。一方面,引導工商資本進入農業,給農業帶來資金、技術和先進經營理念和模式,改變了傳統農村生產、生活方式,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另一方面,少數工商資本進入農業后的“非農化”“非糧化”問題,對此也高度重視。

提供管理支撐,做好風險防控。嚴格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未經農戶書面委托,不得以任何名義和方式代替農戶流轉承包地,不鼓勵對已納入城市建設征遷范圍且尚未征用的承包地開展經營權流轉。探索土地流轉風險防控措施,對工商企業等經營主體收取一定比例的土地流轉風險保證金。開展健全農村土地承包仲裁體系工作,依法化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

激活動能

隨著“三權分置”的不斷完善,激活了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服務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全市率先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率先建立現代農業體系、率先實現現代都市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保障,形成與武漢的戰略目標和功能定位相適應、具有武漢特色的現代農業農村發展新格局。

農業發展新載體激活了以家庭農場為經營主體發展的“子細胞”。武漢市黃陂區蘭燕紅家庭農場以種植水稻為主,目前,經營規模面積已達到156.5畝,家庭經營年產值為30萬元;武漢市江夏區正凱家庭農場利用自然資源優勢,采用優質高效種養模式,發展新型循環家庭農場,以生產有機稻為主,經營面積165畝,并配套了一定規模的養殖業,家庭經營年產值達65萬元。2018年,武漢市新增家庭農場112家,截至目前,共培育市級示范性家庭農場407家,其中被省級認定的示范家庭農場42家。在2018年省農業農村廳舉辦的“標桿”和“明星”家庭農場評選活動中,武漢市黃陂區李偉和家庭農場被評選為“明星”家庭農場,獲得省級專項獎補支持。

農業發展新載體激活了“土地經營股份合作”新模式。黃陂區木蘭鄉成立了武漢木蘭青石種養殖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入股土地400畝,入股農戶94戶,村書記被選為理事長,探索“村改社,企帶社,社帶民”農村土地經營機制創新,讓“荒地”變“活地”。合作社不論盈虧都確保支付每畝每年480元流轉土地租金給農民。采取了“租金保底+盈余分紅+打工收入”的利益分配機制,實現“一份土地、三份收益”。

農業發展新載體激活了“三鄉工程”創新發展新思路。黃陂區杜堂村帶著“鄉愁”回村的葛天才先后流轉該村及鄰村土地近7000畝,打造了木蘭花鄉景區。2017年4月開園,當年即實現綜合收入9000余萬元,帶動就業1100余人,其中本村農民就業389人。曾經偏僻落后的杜堂村,如今每逢周末、節假日游人如織。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猶如一座橋梁,促進了城市資金、人才、技術要素與鄉村資源有效對接,越來越多的資源開始向農村匯聚。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最新久久国产亚洲高清观看 | 一级a爱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第一页 日韩午夜午码高清福利片 中文字幕第一区第二区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字幕 | 中文字字幕国产精品 | 亚洲国产欧美另类综合 | 在线观看人成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