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增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在全國自貿試驗區排名第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主營業務收入,在全國自貿試驗區分別排名第三和第二;實際利用外資額、新設立備案的境外投資機構數及實際投資額在第三批7個自貿試驗區中均排名第一……
12月26日,湖北自貿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在漢召開第三次全體會議,掛牌兩年多的湖北自貿試驗區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湖北正加速打造開放新高地,改革“試驗田”里花肥苗壯。
大膽試大膽闖
一年75項創新成果
一家既經營藥品、醫療器械又經營食品的企業,或既從事食品流通又從事餐飲服務的企業,在申請生產經營許可證時,只用一次申報,申領一個許可證,即“全通版”食品藥品許可證。
據介紹,“全通版”食品藥品許可證,通過整合歸并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生產經營許可機制,將9項許可合并為一張許可證,申請資料由多套歸并為一套,申辦時間由多個20天減至一個20天,許可證年審、換發次數由多次減至一次,不僅降低了企業辦證成本,也提升了部門行政效能。
肩負改革開放試驗田的重任,湖北自貿試驗區大膽創新,“全通版”食品藥品許可證,只是創新成果中的一個代表。
“這個創新,入選了商務部最佳實踐案例。”省自貿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商務部今年公布的全國自貿試驗區第三批“最佳實踐案例”中,湖北共有4項入選,今年以來,湖北自貿試驗區還有8項成果被國務院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采納印發,均居全國各自貿試驗區之首。
制度創新的腳步不斷走向縱深。湖北自貿試驗區在全國首創“云稅貸”,得到銀保監會的高度肯定,已推廣到全國;襄陽綜合財智服務體系建設即“財智聯盟”受到財政部高度關注,財政部已派專人赴湖北調研,擬進一步完善后在更大范圍推廣。
省自貿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共形成75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29項已在省內推廣,另外46項成果即將印發省內推廣,在政府職能轉變、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金融國際化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省自貿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聚焦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發展需要,研究提出更多具有首創性、可行性的政策訴求,試行“小切口”突破和全產業鏈制度創新。
發展各有側重
高端產業集聚發展
制度創新有沒有實效,感受最直接的是市場。
湖北自貿試驗區掛牌兩年多來,市場回應熱烈:市場主體活動激發,湖北自貿區新設企業4.1萬多家,是原有企業存量的1.5倍。
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的背后,是營商環境的優化。省自貿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登記提速增效、三個片區企業開辦時間縮短至3個工作日內,最快實現即到即辦;不動產登記取消注銷抵押環節,避免企業借貸高息“過橋資金”;信貸服務便捷高效,構建風險投資基金體系,推出專利權質押融資新模式,有效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目前,武漢、襄陽、宜昌三個自貿片區已構筑各有側重的產業體系——武漢片區光電子產業集群規模約占全國50%,“芯屏端網”全產業鏈布局正在形成;襄陽片區,國內首個智能汽車試驗場東風襄陽試車場三期,擁有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檢測中心,著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和裝備制造;宜昌片區的重心則圍繞精細化工、食品生物醫藥和先進裝備制造三個千億產業。
省自貿辦介紹,正結合片區產業發展規劃,編制發布自貿試驗區投資指南,將圍繞 “芯屏端網”、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著力發展高端制造業、高端服務業,培植產業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