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魚肉厚,從背上剖,入味快,易晾干。”進入冬至,正是腌魚好時節,12月23日,鄂州市鄂城區花湖鎮八廟村昌盛養殖生態漁業基地,負責人梅甫良正在指導村里幾個貧困戶腌魚。
“傳統鹽腌魚太咸,我們用醬油、花椒、生姜腌,食材健康、色黃味香、咸度適中,特別受消費者喜愛,今年來訂制的有1萬多斤了。”57歲的梅甫良黑黑瘦瘦,卻倍兒精神,他告訴記者,不只是腌魚,基地的鱖魚、鲌魚等鮮魚也銷得不錯,估計今年基地產魚45萬斤,產值達500多萬元。
“以前這幾百畝水面一年收益才幾千元錢。”梅甫良介紹,因為山洪頻發,基礎設施落后,八廟村這500多畝的水面,卻只是一個遇旱便干、遇洪便災、雜草叢生的荒湖。
2014年,在外做建材生意的梅甫良毅然回鄉發展,成立了昌盛合作社,投入300多萬元改造荒湖,開挖溝渠、引流洪水、開挖新池,形成了一湖二池,并石化園區道路,新增了排灌泵站、增氧機、投餌機等設施。同時,他本著“以魚養水、以魚保水、以魚活水”的宗旨,聘請了中科院水產專家作技術顧問,走出了一條生態健康養殖之路,終于將昔日荒湖變成了“金銀湖”。
一次偶然的機會,梅甫良了解到這個全新的腌魚方法,他試著做了些,來此垂釣游玩的人都覺得好吃,希望帶些回去。到后來,要求“特別定制”的親朋好友越來越多,他便完善了腌制方法,將其當成基地特色產品來打造。如今,昌盛腌魚名聲在外,成了基地的一塊“吸鐵石”。
通過產業帶動,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一直是梅甫良的追求。從成立合作社開始,梅甫良就請貧困戶在基地打工就業。51歲的周先軍患有膀胱癌,家里日子舉步維艱,梅甫良請他在基地做些輕體力活,每年打工收入有2萬多元。目前,在合作社打工就業的貧困人口共有10多個。
“離鄂州城區30公里,距黃石城區3公里,距漢鄂高速2公里,發展‘一日游’我有信心。”梅甫良表示,基地正在利用區位優勢打造觀光休閑之地,種起了葡萄和蔬菜,建起了辦公樓和餐廳,開發旅游產品,希望以此帶動更多貧困戶就業,分享產業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