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12月23日,滴滴順風車在漢重新啟動。這次重啟,滴滴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旨在凸顯安全而放棄了乘客和車主的使用體驗。同時,嘀嗒出行也規范了順風車行業標準。
而在共享出行的另一端,隨著小黃車退出,武漢共享單車企業也在交通部門的指導下走向規范。電子圍欄、大數據移車等智能操作,讓共享單車更文明。
回看2019年,共享出行也不乏像T3出行這樣的闖入者,但在需求永遠無法被滿足的出行行業,已經從拼規模走向拼質量。
每條規則有征集過程
態度讓出行更安全
網約車和順風車的快速發展,讓不少乘客在享受到互聯網出行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感受到新出行方式帶來的種種不規范。在這一年,網約車和順風車的流量進入滯漲期,行業也開始從野蠻生長變成逐步規范。
去年11月,武漢網約車行業各大巨頭為搶占客戶激戰正酣時,滴滴在行業內率先推出首期公眾評議會。在這次《司機能否拒載醉酒乘客》的議題中,86%的參與者選擇可以拒載的選項。這成為網約車行業第一條公開征集的企業規則,也是滴滴最早使用進入乘客守則的規則。
此后,嘀嗒出行也上線“順風車行業標準課題研究集思會”,在之后的5個月中,嘀嗒多次發布新議題,規范順風車規則,讓公眾和專家一起,共同搭建順風車的行業標準。
在大家都以為滴滴出行已一統行業的情況下,今年在漢新登場的網約車“國家隊”T3出行也是有備而來。
作為一出生就帶著“國有血統”的T3出行,一反常態地開始補貼大戰,讓同是整車廠出生的曹操專車有點措手不及。可以預見的是,出行行業永遠不會只有一家獨大,后來者總有合適的切入口。
鮮見共享單車亂停放
科技讓單車更智能
作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工具,共享單車的發展也讓市民看到了欣喜的變化。
“很多朋友給我反映,如今走在大街小巷,很少看到共享單車亂堆亂放。”昨日,哈啰出行城市區域主管張海對記者說。
今年7月,武漢市啟動第二輪共享單車總量調減計劃,要求用兩個月時間將全城76.5萬輛共享單車調減至58萬輛。
共享單車企業結合大數據來管理單車的時代已到來。
以哈啰單車為例,在哈啰大腦這一智能中心指揮下,實現智能供需預測、智能規劃、智能調度、智能派單等單車運營智能化。其自主研發的藍牙功能可以引導用戶在規范區域內有序停車,解決車輛無序停放的難題。
另一方面,摩拜單車在美團全資收購后,在今年下半年將部分舊車置換為全新型號的“美團黃”,通過建立電子圍欄和信用體系,規范使用行為,同時運用智能后臺,對亂停放的車輛執行清運調度。此外,還聯合公安打擊盜損私占行為。
在近日發布的《中國共享出行發展報告(2019)》中指出,相對前兩年的大起大落,共享單車行業進入2019年發展增速相對平穩,趨于理性,當前企業不再是靠燒錢補貼來獲得用戶,而是把重心放在了精細化運營發展上,運營效率決定企業未來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