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叮咚、叮咚……”“雙十二”當天,湖北紅日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網上店鋪不停接到訂單,工人們有條不紊地打包、貼條,不一會兒,物流車將各種各樣的天門醬菜送往全國各地。
“紅日子”是天門市一家本土企業,依托蔬菜產業優勢,主要生產和銷售醬泡菜系列產品,旗下“北極源”品牌共有主打產品30多種,2018年銷售收入超過2億元。
今年,醬菜還是那個醬菜,“顏值”“氣質”卻大大提升。
醬菜好吃、下飯,然而,制作醬菜的過程中,衛生不達標等問題屢屢為人詬病。
“要做出讓消費者放心的醬菜,就要用現代科技手段保持潔凈生產。”董事長張平安說。
今年10月,“紅日子”智能化工廠建成投產,生產車間按照“十萬級”潔凈標準打造。除了進出通道的多道門禁,唯一與外界相連的就是通風口,所有進入或排出的空氣都要經過凈化,確保生產車間內的環境達到食品級標準,排放的氣體也不會造成空氣污染。
穿上白色工作服、戴上口罩、帽子,走進寬敞的恒溫車間,3條全自動灌裝生產線上,切割好的豆角、大白菜、黃瓜等被篩選、清洗、腌制、稱重、包裝、碼垛。
醬菜要好吃,秘訣在配料。天南海北的口味不同,同樣的醬菜配方也略有差別。“賣到河南的醬菜,辣度要稍輕;銷往廣東的醬菜,口味則要稍甜。”張平安說,過去在配置這些配料時,工人們全靠記憶,需要十多個人加工,偶爾還會弄錯,接到客戶投訴。
現在,有了全自動配料車間,只需輸入參數,從稱重、計量到添加都由電腦控制,只需一個人操作,確保配料無誤,口味也更穩定。
全自動灌裝生產線由公司與上海一家公司聯合研制,是目前國內同行業最先進的醬泡菜生產線。過去,公司300多名員工年加工醬菜5萬噸,新廠投產后,100人即可年加工20萬噸產品。
好吃的醬菜,早已“飛”上了廈航、南航的客艙。航空食品銷售收入一年數百萬元。
為從源頭確保醬菜的質量,2012年起,公司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在多寶鎮的富硒土地上建起4萬多畝訂單種植基地,輻射拖市鎮、張港鎮等20萬畝土地。公司與華中農業大學合作,請來專業檢測團隊,對土壤、種子、肥料等進行檢測。一份由農業農村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出具的檢驗檢測報告顯示,“紅日子”生產的腌制豆角含硒量為0.210mg/kg。
眼下,企業正在建設擴規項目,為新生產線投產作最后準備,建成后年加工量可達20萬噸。“打造中國醬菜行業第一品牌,就好像‘烏江榨菜’‘周黑鴨’一樣,做一個行業標桿,讓在外的天門人能以家鄉的醬菜、泡菜為榮。”張平安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