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9日,走進巴東縣野三關鎮上李坪村的一片山坳里,陽光照射在連片的大棚上格外耀眼。
大棚內外,村民三三兩兩在地里收拾大棚,為來年的生產做準備。“上個月剛收完番茄,一畝收益有6000多元呢!”村民譚佳燕說。
上李坪村全村耕地面積2641畝,村民446戶1348人。該村資源稟賦良好,平均海拔1200米,空氣清新,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為82.7%。同時,距集鎮僅3公里,區位優勢明顯。
近兩年來,上李坪村積極引進企業、成立合作社,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專家團隊”產業化經營模式,發展高山大棚蔬菜、中藥材種植和養蜂等特色產業。
6組村民譚佳燕,是村里產業發展受益者之一。10年前,譚佳燕的丈夫因病開始頻繁進出醫院,2014年去世,留下她和8歲大的兒子。命運多舛,2014年8月,她也意外出了一場車禍,在家臥床3個月。家庭一下子陷入困頓。
2017年,譚佳燕迎來轉機。村里建起了易地搬遷小區,譚佳燕有幸成為了第一批入住的村民。在這里,她還通過鄰里介紹認識了現在的丈夫。今年,譚佳燕在村里的幫助下,種了幾畝大棚番茄。“合作社免費提供蔬菜種苗、包技術指導、包產品回收,讓我們沒有后顧之憂,明年我還要申請多種一點!”她說。
山上漆樹林下藥,平地大棚與水果,特色養殖聯農戶,“一長兩短”相結合。上李坪村村支書毛雪蓉介紹,該村產業布局長短結合,長效產業基地種植漆樹、梨樹等,短期產業基地種植貝母、大黃藥材、辣椒、番茄等。
村里引進巴東縣黃連坪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成立巴東縣萬事順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起100畝高山大棚蔬菜栽培基地,建設標準大棚132個,輻射帶動全村500畝高山蔬菜規模化種植。公司負責人朱旭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公司每年向村集體經濟組織繳納6%的股權分紅,村民可得土地租金、勞務薪金和分紅股金三重收益。
“聽村干部說,明年村里還要發展羊肚菌,一年可收兩季,畝效益在1萬元以上!”譚佳燕憧憬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