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謀劃“十四五”規劃應緊緊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這些國家戰略性、前沿性的新型產業,整體地布局謀劃,讓其他市州也能入塊,也能同城發展,也能上產業鏈。
高質量發展要高度關注創新源,這個源頭就是武漢地區的高校院所及百萬在校大學生,這是支撐湖北發展最重要的新動能。高校的企業總體上是高質量的輕資產,但運行的體制機制還不夠活,建議省國資委要用好“省高新投”這個平臺,用新的理念把優質資源用好盤活,要多考慮頂層大策劃,善于發現它的唯一,再做成湖北第一、世界第一。
防風險也非常重要,國家是防“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省里要防“小黑鴨”事件。國資國企防風險不要單純地局限于國企,要用整體的經濟思維。
銀行要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王浩(中國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近年來,中國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在服務全省重大戰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下一步,將聚焦省委省政府重大發展戰略,進一步深化與國資國企的合作,加大信貸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大力支持重大基礎設施、高新技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積極推進市場化債轉股,努力破解融資瓶頸制約,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創造良好金融環境,成為服務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周銀林(中國工商銀行湖北省分行高級專家)
中國工商銀行湖北省分行以服務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為已任,累計向國有企業投放貸款629億元,有力支持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下一步,將認真貫徹國家“穩金融”的方針,正確處理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進一步增強服務的前瞻性、靈活性和針對性,不盲目停貸、壓貸、抽貸、斷貸,用活股權融資、基金合作等金融工具,助力國有企業轉型升級。
加快“四個轉變”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
省政府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 傅立民
全省國資國企緊緊圍繞“一芯兩帶三區”區域和產業發展布局,主動作為、砥礪奮進、攻堅克難,為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國有企業所有者權益、營業收入、實現利潤、上繳稅費均實現較大幅度增長。中國信科集團突破超大容量光傳輸,蟬聯中國光通信最具綜合競爭力企業10強榜首。湖北鐵投集團主導建設的漢十高鐵正式開通,一線串起漢隨襄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帶。中國長江生態環保集團等一批中央企業落戶湖北,為長江綠色經濟和創新驅動發展帶注入新動能。湖北文旅集團打造“靈秀湖北”靚麗名片,助力鄂西綠色發展。省交投集團、湖北機場集團大力建設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打造“中國孟菲斯”。湖北能源加快建設荊州煤炭鐵水聯運儲備基地,打造華中地區最大的煤炭中轉、交易平臺。中建三局、中南設計集團、武漢地產等國有企業圓滿完成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的場館建設、賽事保障重大任務。省長投集團榮獲“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
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國資國企要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力推“四個轉變”,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堅持改革重組、完善機制,推動一般企業向一流企業轉變;堅持優化布局、專業整合,推動企業由四面發力向聚焦主業轉變;堅持創新引領、開放合作,推動企業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堅持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推動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轉變。強化企業黨建,建設“清廉國企”,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湖北高質量發展貢獻國資國企力量。
深化改革 激發活力
石軍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博導、工商管理系主任)
從全省來看,國資國企對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確實起到了壓艙石和頂梁柱的作用。未來三年是關鍵的歷史階段,國資國企要抓緊研究制定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提出明確的任務舉措,制定量化、可考核的具體指標。國資委應當出臺相關的政策指引,推動企業圍繞強化主責主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要進一步強化制度創新和完善激勵機制,深化管資本為主改革,建立有效激勵機制,充分體現對于制度創新的包容性。
國企要保持戰略定力
潘峰(省聯投集團外部董事,武漢科技大學教授、博導)
不斷推進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要完善董事會的機構。根據《企業法》和《湖北省國資委出資企業董事會建設指導意見》成立董事會專業委員會,明確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建立公司基本管理制度,明確基本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內容。進一步明確企業發展戰略。
薛瑋(湖北工建集團外部董事,湖北中信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董事長)
國資監管部門應重視能力建設。尤其應該重視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聘請專業人才,應對經濟形勢、走向,進行系統的連續性的研究。應加強信息化建設,要建立評價系統,要建立預警機制,也要建立比較好的介入機制。應加強董事會建設和管理。加強企業章程和規范管理,厘清董事長與總經理的職責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