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日,記者從利川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近年來,利川市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順應市場需求,大力發展利川市鄉村民宿旅游新模式,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2015年以來,民宿接待客人730多萬人次,年均經營性收入近2億元,實現旅游綜合收入 32億元。
據了解,在利川鄉村民宿旅游發展中,利川市采取政府扶持與市場主體合力推進,落實標準、文化、營銷三位一體,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有力措施,實行推動利川民宿產業的發展。利川民宿旅游產業發展涉及到80多個村,民宿經營戶近1500戶,客房12000多間,床位22000多張。
利川市各鄉鎮為充分調動市場主體和農民參與的積極性,推動“市場主體+村集體組織+農戶”的多元發展新模式,聚集社會力量配合政府搞好鄉村民宿旅游的協調、建設和推介。民宿旅游村村支兩委牽頭通過成立公司、合作社等組織,為游客提供餐飲、娛樂、土特產品銷售服務,多形式發展旅游相關產業,為村級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平臺。
據利川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涼霧馬前村委成立了“利川市馬前康家寨民宿旅游發展公司”,為游客吃、住、行、游、購、娛提供全方位服務,實現了每年5萬元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同時,汪營興盛、都亭羊子嶺村委創辦了食堂,柏楊欄堰村委以入股方式成立了“利川市欄堰民宿旅游發展公司”,經營45套客房,既發揮了發展、管理民宿的作用,又增加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在管理方面,利川市創立了“旅游發展公司+民宿協會+經營戶”的立體管理模式。利川市龍船調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旗下成立民宿旅游發展公司(國企),負責利川市民宿旅游管理工作,對利川市民宿旅游實行“統一宣傳、統一接團、統一標準、統一定價”。各鄉鎮相應成立鄉村民宿旅游協會,直接負責民宿經營戶的管理、培訓,目前已成立民宿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旅游專業合作社、旅游協會等民宿旅游管理組織16個。記者了解到,都亭辦事龍潭村對民宿旅游采取了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標準、統一營銷的“村委+民宿協會+農戶”合作建設經營模式,推動了民宿旅游的快速發展。
為依托民宿旅游,讓貧困戶提供原生態健康農產品、包裝售賣土特產品或者直接參與就業的方式實現脫貧,利川市創立了“種植業+特色產品+就業”的帶動脫貧模式。南坪營上麗森民宿與營上、柴林兩村的137戶農戶簽訂協議發展冬桃產業,輻射22戶貧困戶,人均收入增加3000元,安置農民就業70多人,為20戶貧困戶免費提供豬仔、雞、鴨養殖,簽訂收購合同,幫扶貧困戶脫貧。據統計,利川民宿旅游產業創造直接就業崗位6000多個,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直接就業700余人,間接帶動30000多農民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間接就業4000余人,實現貧困戶增收近億元,民宿旅游已經成為利川扶貧攻堅的新動能。
利川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利川民宿旅游還處于起步階段,將不斷探索,不斷完善,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推進旅游供給側改革、助力鄉村振興、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為目標,充分依托獨特氣候資源、良好生態環境、綠色農業基礎和濃厚人文底蘊,按照“量質并舉、合理布局、集聚發展、特色彰顯”的工作思路,強化政策引領,激勵農民參與,培育市場主體,全力推進民宿產業化、規范化、特色化發展,促進農業升級、農村變美、農民致富。(通訊員胡福先、曾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