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晨報訊(記者張維納 通訊員王政)又是一年高招季,隨著湖北高招各批次錄取線公布,學生及家長開始了緊張的報志愿流程,但一些“教育機構”也瞅準時機實施電話行騙。
為了確保考生及考生家長信息安全,防止不法分子實施詐騙,近日,記者采訪了中國移動湖北公司相關工作人員,他們提醒高考生及家長,目前共有四種常見高考詐騙騙局要注意防范,守護好個人信息安全。
騙局一:
花錢“線上”買答案?
別上當!
湖北移動工作人員介紹,據網絡數據監測顯示,每當大型考試期間一些釣魚網站上就會出現兜售“考試真題”“絕密答案”等虛假信息,騙子標榜“違約退款”“真實包過”等,要求用戶“提前付款”或“預付訂金”。
2018年高考前夕,警方就破獲一起販賣所謂“高考試題”案件。當時,犯罪嫌疑人戴某某正在通過互聯網詐騙考生錢財。據調查,他通過微信收入囊中的贓款超過了17萬元。
高考試題屬于國家保密文件,不可能被輕易獲取,同時,買賣高考試題都是違法行為。湖北移動工作人員提醒,兜售的“真題”“答案”的網址大多是沒有經過備案的非法網站,不僅真實性無法保證,甚至有的不法分子借傳送“樣題試卷”的名義向用戶電腦或手機發送病毒,套取用戶信息。
騙局二:
“意外驚喜”找上門?
要提防!
通過梳理往年高考錄取期間用戶來電情況,湖北移動客服人員發現,曾發生過考生接收到來源蹊蹺的錄取通知書或來歷不明的助學金電話等行為。經分析,可能是不法分子意圖假借寄送偽造錄取通知書、提供助學金等手段,實施電信詐騙。
對此,湖北移動技術專家表示,不法分子會借助“偽基站”佯裝成高校、教育、財政等工作人員來電,在聊天過程中,不要隨意透露家人姓名、電話、職業等信息,一旦出現可疑信息,考生及家長一定要主動與當地教育部門或學校聯系求證,或撥打10086鑒定來電信息真偽。
騙局三:
偽造虛假查分網址?
要警惕!
高考期間,一些營銷機構或者教育類網站為了加大引流,往往將“高考查分”“填報志愿”等字節列為搜索引擎的關鍵字。這就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騙子通過發送虛假查分網址,引誘考生發布個人信息,然后再將這些信息販賣或實施精準電信詐騙。
“廣大考生務必通過所在地省教育考試院網站和官方微信了解考試信息、成績查詢,切勿相信其他網絡查分平臺。”工作人員介紹。
騙局四:
分數不夠“指標”來湊?
不可能!
近年,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藝術生、體育生藝考及軍校招錄政策不同;或以能拿到高校內部名額為幌子忽悠考生。
事實上各高校的招生計劃都會向社會公布,藝術生、軍校生的高招同樣遵循國家規定,“內部指標”都是騙局。“無論是電話溝通,還是網上查詢,一旦涉及金錢交易,必須提高警惕”。
(責編:馮粒、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