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眼見到師傅邱紹峰走上臺,如數家珍地介紹創新工作室多年來取得的科技創新成果,作為他的徒弟,李成洋倍感驕傲和自豪。近日,鐵四院工會、團委聯合舉辦勞模創新工作室、青創先鋒工作室成果發布會,總結推廣上述工作室發展的有益經驗和做法。
目前,湖北全省已建成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3810家,其中全國級11家、省級760家。邱紹峰今年49歲,他領銜的邱紹峰創新工作室致力于數字化設計仿真、數字化檢修運維裝備和數字化基礎設施的研究,創新并引領了我國動車組和大功率機車運用檢修基地工程設計,完成的一系列技術標準、工程設計和科學研究填補了國內空白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邱紹峰工作室創新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40余項,2020年,邱紹峰創新工作室被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邱紹峰在成果發布會上介紹以他領銜的創新工作室運行與發展經驗及取得的成果成效
“從師傅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他對我的幫助非常大!”談及師傅邱紹峰,35歲的李成洋充滿敬佩和感激。十年來,得益于師傅的悉心指導以及工作室濃厚創新氛圍的浸潤,李成洋已成長為工作室的骨干力量,獲得湖北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鐵路青年五四獎章和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等多項榮譽。邱紹峰創新工作室成立11年來,團隊成員從最初的十幾人發展到如今35人,其中博士1人、碩士30人、本科4人,平均年齡36歲,培養了國家級、省部級青年專家共10名。
“這次發布會優選了包括邱紹峰創新工作室在內的6家創新工作室上臺介紹經驗和發布成果,其他創新工作室看了肯定會有收獲。”談及創新工作室建設工作經驗,鐵四院工會副主席方東介紹道。除了建章立制、有效的激勵支持這些基礎保障之外,鐵四院工會還通過定期舉辦創新工作室創新成果發布會、創新工作室領銜人座談交流會等,鼓勵各創新工作室加強溝通交流、共同提升。
據了解,鐵四院工會將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建設工作作為助推企業創新創效的重要抓手,目前擁有各級創新工作室45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部級以上14家,各級創新工作室創造經濟效益共20余億元;近三年來通過創新工作室平臺培養省部級以上勞模工匠20余名、高技能人才180余名,320余人獲得職務或職稱晉升,各級創新工作室先后獲得398項國家專利,取得105項省級以上創新成果,累計解決生產難題、攻克技術難關700多個。
湖北省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湖北已經形成了以全國和省級創新工作室為引領、市級創新工作室為中堅和基層創新工作室蓬勃發展的創新矩陣平臺。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度,湖北省總工會建設的60家省級創新工作室,近三年來完成創新成果1455個,為推動企業創新創效和我省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