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應急處突的“最先一公里”。
前不久,湖北省應急管理廳下發《關于做好2024年優化營商環境先行試點工作的通知》,公布“探索建立基層應急服務驛站”改革項目的試點地區名單,全省共有12個縣市區入圍。具體名單為:黃石市大冶市、仙桃市、咸寧市咸安區、襄陽市??悼h、黃岡市紅安縣、孝感市孝南區、孝感市安陸市、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十堰市鄖西縣、恩施州宣恩縣、荊門市漳河新區、荊州市松滋市。
基層應急服務驛站怎么建,可以為群眾提供哪些服務,如何有效防災減災救災?連日來,極目新聞記者采訪了部分“基層應急服務驛站”的建設故事。
湖北省應急管理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家門口的應急服務驛站建成后,不僅是應急物資的儲備點,更是安全知識的傳播中心,成為基層社區守護居民安全的“哨兵”,成為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故的重要前沿陣地。
大冶:4個驛站建設各有特色
9月12日,大冶市應急管理局的培訓班上熱鬧非凡。幾十名基層業務骨干齊聚一堂,專注地聽取紅十字會專家關于心肺復蘇和自動體外除顫儀使用的講解。
“心肺復蘇一次要做5個循環,每個循環是胸外按壓30次,人工呼吸2次?!迸_上,專家細致教學;臺上,學員們雙膝跪地,一次次規范按壓,直到動作熟練。
現場,大冶鐵騎救援隊的劉澤樹則通過一張張實景圖片,生動地解析了城市內澇和森林火災的危害,提醒大家切勿掉以輕心。
“培訓是專門為應急服務驛站業務骨干定制的,主要是為了提升他們的應急救援技能?!贝笠笔袘惫芾砭贮h委委員、總工程師陳應勝介紹,大冶市依托市、鎮、村三級政務服務網點,整合各類資源,全面推進驛站建設,構建覆蓋城鄉、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基層應急服務驛站體系。目前,初步選定金湖街道龍角山村(地質災害)、東岳路街道??瞪鐓^(城區內澇)、東風路街道觀山社區(城市消防)和劉仁八鎮腰村村(森林防滅火)4個社區(村)作為試點,明確了建設地點、建設標準。同時,應急救援物資配備陸續到位,應急服務驛站標識已安裝到位,逐步進入人員培訓和規范運行階段?!跋乱徊?,將指導驛站開展應急裝備使用、維護的培訓和演練?!?/span>
應急服務驛站將發揮哪些作用?陳應勝告訴記者,將突出安全宣傳教育、風險隱患巡查及閉環管理、自然災害預警、突發事件初始處置等功能,確?;鶎討惫芾砟芰Φ玫接行嵘?。“驛站工作人員平時將做好應急安全知識的宣講,不定期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和應急疏散演練。如果遇到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驛站也可以就近和第一時間開展應急救援,真正實現‘救早滅小’?!?/span>
記者了解到,大冶市應急管理局還針對屬地實際情況,在不同的驛站配備了不同的應急物資,實現“一站存儲、快速獲取、迅速救援”的功能?!氨热纾行┑胤降刭|災害風險高,有些地方森林防火任務重,還有的地方是防內澇需求比較迫切,相應的應急救援裝備需求不同,我們就因地制宜地配備了相應的救援裝備,以備不時之需。”陳應勝告訴記者。
??担捍蛟煲痪€應急“堡壘”
保康縣,地處鄂西北腹地,作為一個典型的山區縣,其基層應急體系長期面臨應急人員匱乏、專業能力不足以及搶險救災資源分散等嚴峻挑戰。
“為有效應對災害事故,更好服務企業和群眾,我們計劃在6個鄉鎮的10個村(社區)開展應急服務驛站建設,打造一線應急‘堡壘’。”??悼h應急管理局副局長李琳介紹,當地已明確各部門的責任分工,完善機構、配備人員、強化培訓、充實物資,計劃通過驛站的建設,有效管控隱患風險,優化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流程,基本實現“險情早發現、群眾早避險,小災能自救、大災能協同”,切實打通應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李琳介紹,??悼h的應急服務驛站主要依托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滿足風險隱患排查治理、突發事件先期處置、應急隊伍能力提升、應急知識宣傳培訓等功能需求。
根據建設方案要求,應急服務驛站將設站長、副站長各1人,主要由村兩委干部兼任,配備若干名常備應急人員負責應急值守和先期處置;配備專兼職信息員,日常開展隱患排查、準確采集和報送隱患信息、災害風險信息和事故信息;建立應急救援隊伍,整合村(社區)干部、駐村工作隊、下沉黨員、民兵、退役軍人以及具有專業知識的轄區居民等力量,建設一支專常兼備、反應靈敏的村(社區)應急志愿者隊伍;建立隱患信息上報獎勵機制,對提供有價值隱患信息的群眾、對避險成功的信息員給予一定的獎勵和表彰。
防災減災,監測預警、早發現早避險,及時組織群眾避險轉移是關鍵。減災救災,早預警、早處置,人機協同、裝備配套形成戰斗力是關鍵。襄陽市應急管理局政策法規科科長付強告訴記者,襄陽將動態研判分析風險隱患,針對本地突出風險和重點隱患因地制宜制定應急預案,常備勤練努力提升應急處突實戰能力,探索建設具有本地特色的應急服務驛站。
“以??悼h籌建的10個應急服務驛站為例,馬橋鎮金斗村重點關注礦山安全、防御山洪地質災害,黃堡鎮觀音堂村重點關注高山邊遠村森林防滅火、農村安全,馬良鎮段江村重點關注景區安全、礦山安全,歇馬鎮盤龍村重點關注高速出口服務區的應急安全服務、地質災害應對等?!备稄娊榻B,應急服務驛站將設置并公布應急服務電話,各站還將配備巡邏車、小型消防救援車,以及能夠滿足先期處置的應急裝備,包括預警、防護、滅火、破拆、偵檢、逃生、醫療等設備,滿足驛站裝備配備標準。
“我們根據保康的實際情況,將在所有的驛站內配備應急叫應終端、衛星電話或370M窄帶對講,確?!龜唷闆r下通信正常,用好風險隱患排查信息系統,及時上報排查發現的各類風險隱患?!备稄姼嬖V記者。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今年??悼h已累計投入50余萬元,配備了28臺(艘)大型應急防汛裝備,在鎮、村前置儲備了救災帳篷、折疊床、棉被、救生衣、應急燈等各類物資1.2萬余件,培訓人員3000余人,組織開展各類山洪地災防火事故救援演練23場次,確保突發事件在鎮村一線能夠得到及時有效應對處置,持續提升基層應急處置能力。
安陸:“十個有”守護安全感
“堅持必配加創新,突出常規加特色,孝感的應急服務驛站建設將按照實際需求,推動應急管理關口前移、觸角延伸、力量下沉?!毙⒏惺袘惫芾砭种笓]中心主任張濤介紹,在全省12個縣市區試點名單中,孝感市孝南區、孝感安陸市入圍。目前,安陸市應急服務驛站建設進展迅速。
張濤介紹,應急服務驛站作為應急管理工作的前沿陣地,將凸顯四大主要職能:一是加強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實現應急管理和消防安全關口前移、重心下移;二是突發事件先期處置,在專業救援隊伍趕到之前,組織開展先期處置、搶救傷員、疏散群眾、控制事態等力所能及的處置工作,為后續救援贏得寶貴時間;三是應急隊伍能力提升,建大建強社區應急志愿者隊伍,培養一批具有專業能力的應急救援員,定期開展各類應急演練,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贏;四是應急知識宣傳培訓,開展安全宣傳進社區,加強公益宣傳,普及安全知識,培育安全文化。
“有了應急服務驛站,基層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就能提升不少。”張濤舉例說,如果發生火災,驛站可以第一時間進行應急處置,一些小型火災在消防救援到位前便能撲滅,能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記者了解到,安陸市應急管理局已擬定《安陸市基層應急服務驛站建設實施方案》,計劃在三年內完成市、鄉鎮、村(社區)三級應急服務驛站的建設工作。
安陸市應急管理局辦公室主任郭峰介紹,該市已建立16個鄉鎮應急救援體系,實現了全域覆蓋、統一調度、分級包片、鄰近救援的目標。當地正按照應急服務驛站建設標準,進一步完善其功能化建設?!敖衲?,我市計劃在村(社區)中建設50個應急服務驛站,涵蓋城市社區25個和鄉鎮村(社區)25個。經過精心挑選,趙棚鎮團山村、煙店鎮袁畈村以及城區的儒學社區、中山社區等近32個村(社區)被確定為建設應急服務驛站的示范點。這些示范點的應急服務驛站目前已正式進入實施階段,并將在全市范圍內進行推廣?!?/span>
郭峰告訴記者,應急服務驛站配備包括各類應急救援器材,在滿足常見災害事故初期處置的基礎上,還將結合本轄區主要突發事件特點,增配山林火災、洪澇、冰凍、建筑坍塌等災害事故專業應急器材。“按照應急服務驛站建設要求,將實現有機構、有場所、有設備、有人員、有制度、有經費、有物資、有預案、有培訓、有演練等‘十個有’,通過家門口的應急服務驛站,守護群眾滿滿的安全感?!?/span>
“應急服務驛站24小時駐扎在鄉鎮、村(社區)一線,這樣可以更好地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睆垵硎荆瑧狈阵A站建設除了發揮“吹哨人”作用,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提升基層和群眾的應急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因此,后期將加大對應急服務驛站功能和作用的宣傳力度,增強公眾的應急意識和參與度。同時,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和技能培訓,讓更多群眾掌握基本的應急救援知識和技能,努力實現“最小”應急單元“最大”平安守護。
【鏈接】
湖北全力打通應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9月23日,極目新聞記者從湖北省應急管理廳獲悉,近年來,該廳實施一線強基行動,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以打通應急管理“最后一公里”的努力,彰顯風險防范應對“最先一公里”的效果。
目前,全省已出臺指導意見,明確鄉鎮(街道)統一歸口負責應急消防工作的內設機構,建立健全風險監測、隱患排查、信息上報、預警叫應、調度指揮、應急處置等機制。
與此同時,制定湖北省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加快建成3個省級區域應急救援基地,掛牌明確一批省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用好萬億元國債項目,支持自然災害綜合風險中等以上地區、縣(市、區)實現應急救援力量全覆蓋、重點裝備配備全覆蓋。開展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綜合演練,提升協同聯動能力。
此外,加快建成華中區域應急救援中心,確保盡早發揮效用。全力推進華中應急物資供應鏈與集配中心建設,打造“保障湖北、輻射華中、服務全國、通聯全球”的應急物資供應關鍵節點。對標國家應急指揮總部,推進省、市、縣三級應急指揮部建設,以實戰標準建設應急指揮場所,穩步推進應急管理、消防部門共建共用應急聯合指揮平臺。
記者了解到,以十堰市為例,近年來,該市著力整合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應急救援、消防等職能,推動應急資源下沉、保障下傾、關口前移。截至目前,該市129個鄉鎮(街道)的應急管理辦公室(消防救援所)全部掛牌成立,每個鄉鎮配備3名至5名專職工作人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合署辦公”,實體化運行,讓應急力量真正向下扎根。
十堰還強化基層應急、消防一體化建設,全市各鄉鎮累計配備566名應急管理工作人員,成立基層專職消防救援隊伍110支508人,累計投入1.32億元建設資金支持保障鄉鎮應急辦(消防救援所)建設運行,配發應急執法(或消防救援)車輛219臺,儲備應急物資19.52萬余件/套。
“通過加快構建橫到邊、縱到底的應急調度體系,十堰基本實現應急資源下沉鄉鎮、街道全覆蓋,并有效銜接‘防’和‘救’的責任鏈條,進一步提升了基層及時發現和處置安全隱患、突發事件的能力?!笔呤袘惫芾砭钟嘘P負責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