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6日上午舉行的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上,312項2022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名單揭曉。
今年的312項科學技術獎,分為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科學技術成果推廣獎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獎六大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頒發給了華中科技大學熊有倫院士、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
基礎研究能力凸顯
聚焦基礎研究,2022年,自然科學獎申報數達到180項,比2021年增加31項,數量創歷史新高。評出的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數量達到15項,同比增長66.7%。在物理學基礎研究領域深耕30余年的武漢大學劉正猷教授 ,憑借多種具有原創性的聲學超材料研究,獲得了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導劉正猷:“沒有基礎就沒有應用,尤其是物理學這樣的一個基礎,我們的工作可以說處在世界、在全球先進水平,我們的這個超材料(未來)可以提高B超的分辨率,能夠看到更清晰的圖像。”
省屬高校創新能力提升
近年來,湖北省屬高校的創新能力顯著提升。312個獲獎項目中,湖北省屬高校牽頭的共有67項,數量和質量均創新高。其中,湖北大學牽頭完成的“無線通信安全擴頻序列的研究”項目被評為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實現了省屬高校的歷史性突破。
湖北大學數學與統計學學院院長曾祥勇:“擴頻通信、光纖通信和衛星通信是三大高技術通信傳輸方式,我們主要是集中在擴頻通信這一塊,在國際上這些方面是最領先的,解決了一些卡脖子問題。”
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增強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本次獲獎的應用研究類項目中,由企業牽頭或參與完成的項目占比達到88.46%,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有8項一等獎項目由企業牽頭完成。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僅是研發投入的主體,也成為項目組織的主體。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機輛所所長李經偉:“企業牽頭肯定是立足于生產和產品的應用一線,我們有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的參與,從我們的理論研究到產品落地,可以更快地運轉起來,應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