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8日是三八國際婦女節,我們關注兩位女人大代表,今年兩會,她們不約而同,關注到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話題。
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新建4.56億畝高標準農田。這讓來自糧食主產區——荊州監利的畢利霞代表很是振奮。
全國人大代表、荊州監利市精華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畢利霞:“高標的農田建設方案要做到科學、合理、超前。”
強調“合理”“超前”,是因為畢利霞自己吃過虧。目前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采取招標,引進施工單位建設。但招標流程太長,往往趕不上種糧大王們的節奏。
全國人大代表、荊州監利市精華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畢利霞:“2020年申報的,到了2022年才實施,結果方案又不能改,建了也跟不上發展的時代(需要),建了不能用。”
而且,農田改造標準是以平原地區為藍本。另外一位種糧大王——田淑嫻代表在調研中發現:這,在山地、丘陵多的地方,并不適用。
全國人大代表、咸寧赤壁市嫻子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田淑嫻:“有的地方的農田它是有高度差的,進行高標準農田改造的時候,它會把農田的耕作層和承重層破壞掉了,這就導致建成了高標準農田之后,它還反而不能耕作。”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兩位代表卻有著不同意見。小組審議結束后,她們請來了兩位擔任村干部的代表,繼續深入討論。
全國人大代表、咸寧赤壁市嫻子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田淑嫻:“經營主體根據自己的實際生產需要來設計、實施,然后(政府)來以獎代補的這種形式,(把資金)給到經營主體。”
全國人大代表、荊州監利市精華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畢利霞:“以獎代補的形式這樣風險會很大,而且會牽扯我們很多的精力,我們(種糧大戶)不一定要拿在手上來建,我們就是要一個全程地參與,有發言權。”
建設高標準農田,需要把農民手上分散的小田集并為適合機械化作業的大田。畢利霞擔心的,一方面是一家一家地跟農戶溝通,難度很大。另一方面,通過整理合并,會多出來一部分土地,這部分土地的歸屬也是一個問題。綜合了兩位代表的意見,吉明東代表提出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荊州松滋市劉家場鎮三堰埫村黨總支書記吉明東:“以獎代補的形式是很好的,充分征求老百姓的意愿,開代表會,基本統一以后,再請第三方,按照我的規劃來設計,多的地也可以歸集體所有。”
全國人大代表、荊州監利市精華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畢利霞:“對,對,這個我們很贊成,包括后期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包括以后回到農村的人越來越多,需要建一個小游園或者說(其他的一些設施)。”
全國人大代表、荊州松滋市劉家場鎮三堰埫村黨總支書記吉明東:“在高標準農田整治的同時,將醫院、學校同步配套(建設),真正把這些人留得住,吸引回來,他才能發展農村的產業。”
全國人大代表、鄂州長港鎮峒山村村委會主任占志啟:“把農產品全部集中在一起,引市場主體進來,我們聯營、推廣、銷售。”
在討論中,一個“四化同步”的路徑逐漸清晰:在建設高標準農田的同時,利用多出來的土地蓋醫院、建小學,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吸引人才返鄉,實現就地城鎮化。而田淑嫻代表帶來的關于加快啟動農地信息集成系統建設的建議,正好為此打下基礎。
全國人大代表、咸寧赤壁市嫻子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田淑嫻:“地理位置信息、三權分置信息、還有氣象災害信息,如果能運行起來,一年的數據,價值就已經無法估量。”
全國人大代表、荊州監利市精華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畢利霞:“是的呀,為什么高標準農田建設一定要前衛呢?隨著我們農業的科技化推進,對我們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達成共識后,三位代表在田淑嫻代表的建議上鄭重簽下名字,向大會提交聯名建議。他們還相約,回到基層后,要圍繞探索“四化同步”發展路徑,發動更多全國人大代表聯合調研,明年全國兩會時,再向大會提交一份更有建設性的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