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記者劉曉麗 通訊員沈燁冰 陳澳萍)備料、壓勺、入鍋油炸、成型出鍋,一個展現武漢特色小吃炸面窩的短視頻在網絡平臺上點擊量一天超過了4萬,“沒想到老師布置的短視頻作業,讓我體驗了一把‘迅速躥紅’的感覺。”視頻發布者周瓊惠說到。
原來這是該校16級廣播電視專業的期末作業,影像拍攝實訓課程的老師馮威要求每位學生拍攝制作兩個短視頻上傳到相關的短視頻平臺上,最后他會根據作品的瀏覽量、點贊率、分享、評論等網絡數據,并結合學生的創作想法來給作業評分。
這個拍攝武漢特色小吃炸面窩的的視頻作品剛發布一天,瀏覽量突破了4萬,點贊量超過600,轉發量接近200,這對于一個沒有粉絲基礎的短視頻平臺賬號來說是個不小的數目。視頻作者周瓊惠告訴記者,出去拍攝短視頻的那天,自己起了個大早,在炸面窩的攤點前站了幾十分鐘才拍好這個十秒鐘的視頻。
“通過網友們觀看制作發布的短視頻,我發現大眾對于食物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而且帶有地區標志性的物品總是容易惹人注意。所以我用面窩本身、烹飪過程、成品等一些畫面展現‘武漢早點’的制作手藝,真的達到了我想要的傳播效果。”周瓊惠笑著說。
而一組名叫“今天你笑了嗎?”的短視頻配上《小跳蛙》的配樂逗得眾人大笑,視頻發布者鄒玥在整理其他視頻作業的時候發現了以往拍攝的大家笑場的畫面,“看到別人笑,自己也會情不自禁笑起來,于是以‘笑’立足,剪輯了一個偏‘魔性’、‘鬼畜’的短視頻。達到‘幽你一默’的效果,從而提高點贊率。發布之后很多人都來評論留言,讓我有一種‘紅’了的感覺。”鄒玥說到。
在制作過程中鄒玥發現平時其他課程的視頻都是橫向剪輯,這次的視頻要發布短視頻平臺上,使用手機觀看,就需要設置豎屏,“更改序列設置的長寬比例,保持序列格式不變,導出序列原有格式,為了能讓視頻在手機上滿屏觀看,我導出了四五次才成功,也算是學到了一個制作短視頻的小方法。”
“別人的雪,武漢的雪。”一個反轉性視頻也得到了網友點贊,“其他城市大雪紛飛,而我們盼望已久的武漢的雪卻一直沒來,所以才想到用對比的方式反應出武漢的雪又一次‘騙’了我們。”視頻作者胡燈慧憤憤道。而一些短視頻太短只有三四秒,還沒等人反應便已結束,這種立意形式表達不明的作品并沒受到很多關注。
文字式、圖片式、懸念式、反轉式、文藝式各種類型的短視頻被制作出來。發布時帶上熱門話題、@短視頻小助手、拍攝引發受眾好奇心的視頻、加入熱門配樂,為了提高點贊率和瀏覽量,學生把現有的短視頻平臺的運行模式摸了個遍。
馮威表示:“了解短視頻平臺運行模式是時代衍生給我們的‘必修課’,讓大眾自由地去評判學生的短視頻作品,布置這個作業主要是想把‘講娛樂’與‘學知識’結合,鍛煉學生用短時間去調動觀眾好奇心、了解新媒體平臺傳播途徑的能力。”
(編輯:陳斯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