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河的水為何發綠?”昨天上午,一位老人在經過楚河上的放鷹橋時如此自語。楚天都市報記者當日探訪全程2公里河道,發現整個河面如同鋪了一層綠油漆。
此前一天已關注到此現象的藻類學專家——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宋立榮表示憂心,“這是該河開通5年來首次大規模藍藻水華爆發”,解決的根本之道是要控制對水體的人為污染。
楚河鋪了一層綠油漆
長約2公里的楚河,連通水果湖與沙湖,是武漢“六湖連通工程”啟動的首個項目。其建成后與漢街相依,“楚河漢街”儼然已是大武漢的最靚麗名片,以其為軸心形成的“武漢中央文化旅游區”,成為中國最長的水岸商業街區。
漫步楚河漢街,在青磚碧瓦的小樓旁穿行,宛如走進一幅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
曾有一對對新郎新娘,在波光蕩漾的河畔拍婚紗照。可是,昨天的楚河再看不到波光,因為一層“綠油漆”鋪滿河的水面。
昨天上午,在與楚河相連的沙湖,記者看到水上局部也有不少“綠油漆”。再走到楚河沙湖交匯處,就發現“綠油漆”延伸到了楚河中,循著楚河往東,這一層“綠油漆”一直延伸到了水果湖。
當記者行至放鷹橋時,見一位散步老人也在橋上看水,自言自語:“這水為何發綠?是不是受了污染?”
藍藻水華產生有害毒素
在記者踏訪楚河的前一天,一位藻類學專家也曾花三個小時從沙湖走到水果湖。
他也是為河中的“綠油漆”而走。當天,他的研究生沿楚河晨跑時,意外發現這層“綠油漆”,懷疑那是藍藻水華,并告訴了他。他當即前往查看并采樣,證實那就是能產生對人體有毒有害物質的藍藻水華。
從顯微鏡下看,楚河中的藍藻絕大多數為微囊藻,包括銅綠微囊藻。而正是銅綠微囊藻,會造成有害水華,其毒素則會導致人體肝臟、膽囊病變。
這位藻類學專家是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宋立榮,現為中科院淡水藻種庫主任。他調查的結論是:在沙湖、水果湖局部,幾乎整個楚河,都爆發了藍藻水華。少量藍藻水華,已擴散至大東湖。
系楚河5年來首次爆發
楚河自2011年9月開通后污染問題一直受市民關注,但此前并未見有爆發藍藻水華。宋立榮研究員認為,此次水華可能主要與沙湖有關。
他分析,近日沙湖局部爆發的藍藻水華,隨水流進入楚河,并擴散至水果湖。沙湖局部爆發藍藻水華,與沙湖富營養化程度較高有關,也與近期雨水將富營養化物質沖入湖中有關,還與近期氣溫適合藍藻生長有關。當然,沙湖如果不爆發藍藻水華,楚河、水果湖可能也會爆發。因為,楚河、水果湖富營養化程度也很高。“情況比較嚴重,不過也未超出我們的想象。在東湖沙湖連通工程實施之前,我們也提出過湖湖連通的生態風險。現在看來,當時的提法并不是多慮。”宋立榮說。
建議控制楚河開游船
“如果楚河、水果湖中的藍藻水華持續,會散發腥臭味,還可能會向東湖大湖擴散。”宋立榮認為楚河水華應引起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并采取措施加緊治理。
他認為,首先,在水華爆發期間,楚河中的游船應盡量少開。因為游船行駛會加劇水體流動,進而加快沙湖水華向楚河的擴散。其次,沙湖水體被人為分割,不利于水體循環,一些人為分割水體的設施應拆除。再次,要加緊對沙湖生態修復,恢復其生態多樣性,加強水體的自凈化功能。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是要加強對水體的治理,核心是控污。如果不控制污水入湖(河),種植再多的水草,挖走再多淤泥,引入再多的長江活水,也難奏效。“弄不好,反而會陷入邊治理、邊污染的怪圈”。宋立榮研究員說。
水華的危害
水華是水體中藍藻快速大量繁殖形成,嚴重時可在水體表面漂浮積聚成一層綠色“油漆”。危害有三:
一是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一方面抑制浮游植物因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氣中的氧氣進入水體。水中魚蝦會因缺氧死亡。
二是產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質。會產生藍藻毒素、大量羥胺及硫化氫等有毒有害物質,嚴重敗壞水體,直接危害水中動物,間接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類身心健康;死亡的藍藻散發腥臭味,刺激化能異養細菌的滋生,后者大部分對水生動物來說是致病菌。
三是阻礙其它藻類生長繁殖。水體中藍藻大量繁殖時,水體通風及光照條件會持續惡化,抑制有益浮游生物的生長繁殖、阻礙其它藻類的光合作用,使水體中的絲狀藻類和浮游藻類等不能合成所需的營養物質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