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迎來入汛以來最強降雨——5月21日至22日出現大范圍暴雨天氣,仙桃排湖風景區最大降雨量達290.2毫米,為全省之最。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旱澇急轉”,全省社會面總體平穩,截至22日21時未接報生產安全和自然災害人員傷亡信息。
來自省氣象局數據顯示,5月21日8時至22日8時,全省平均降雨量35毫米,162個鄉鎮出現大暴雨,45個鄉鎮出現8到10級雷暴大風。其中,仙桃楊林尾鎮、洪湖戴家場鎮等地分別出現特大暴雨和最大小時雨強(97.8毫米),武漢市江岸區二七街道風力達10級。
5月21日,省級氣象啟動暴雨Ⅲ級應急響應,24小時累計發布各類預警378縣次,暴雨臨災警報62鄉鎮次,精準預警短信覆蓋816.5萬人次,76.3萬人收到定向預警電話提醒。省應急管理廳主要負責人連夜視頻調度武漢、十堰、宜昌、荊州、咸寧、恩施、仙桃等重點地區,點對點叫應地方負責同志138人次,督促各地嚴格落實緊急避險等應急預案措施。
目前,強降雨過程已基本結束。預計23日上午起,湖北大部地區將逐步轉為多云天氣,氣溫回升至中西部26℃至31℃。不過,專家提醒,降雨滯后影響仍不可忽視,需防范山洪、滑坡、積澇等次生災害。
此次極端天氣最大小時雨強為近三年同期最高。為何5月“暴雨+大風”頻現?據介紹,冷暖空氣激烈交匯,是主因之一,5月正值春夏之交,華中地區(包括湖北)處在冷暖空氣頻繁交匯地帶;同時,暖濕氣流異常強盛,提供了充足“燃料”,云圖剖面分析顯示,本次過程中低層南風水汽輸送強度高于常年同期,暖濕氣流從南海、孟加拉灣方向源源不斷輸送。高濕、高溫條件下,對流極易觸發,形成暴雨、雷電、大風等強對流天氣。這正是洪湖、仙桃等地出現局地特大暴雨的“水汽支撐”;另外,大氣環流異常,利于“暴雨停留”,5月下旬副熱帶高壓位置不穩,冷空氣不斷南壓,而高空槽帶“滯留”在湖北附近,導致暴雨云團反復在局地“打轉”。這類系統俗稱為“切變線暴雨”或“訓練效應”,是造成某一區域短時間內連遭暴雨、超小時降水破紀錄的主要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