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通訊員:操微、劉娟)為豐富青少年的假期生活,進一步弘揚傳統習俗和民俗,增強孩子們的文化自信,了解傳統歷史文化。在新年即將到來之際,清和里社區開展“龍騰虎躍賀新年 非遺竹編趣多多”活動,活動吸引了14名兒童及家長共同參與,體驗傳統竹編文化的魅力,共同創作出多福竹編畫。
在觀看了竹編傳承的紀錄片后,孩子們了解到竹編工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美術,它的歷史相當悠久。竹編技藝遍布中國各地,各個地區的工藝特色都各有不同。一件竹編從破篾到成品,一般要經過十幾至三十幾道工序。
在實踐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向大家演示了竹編編織的方法,經過壓、挑、收緊、固定四步進行操作,最基本的是十字編法,要一上一下的編織,也叫一挑一編法。孩子們紛紛選擇自己喜歡的帶有醒獅和錦鯉圖案的鏤空圖紙和竹編條進行竹編畫的創作體驗。
在一條條竹編條通過小朋友的手井然有序的在畫框底板上陳列完成的過程中,不斷有小朋友感嘆“老師,你看我完成醒獅的竹編畫制作啦!”“竹編畫真有意思啊!”“希望以后可以體驗竹編燈籠的制作”。孩子們紛紛向現場的工作人員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分享自己的收獲。
本次“非遺竹編”活動是社區文化傳承活動的一次探索,后期開展的活動不僅限于“竹編”制作,還包括了“糖葫蘆”“福字拓印”“絨花制作”“春節彩燈”等課程,旨在通過非遺文化學習,培養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營造文明鄰里、團結共進的良好氛圍。
讓非遺文化在保護傳承中綻放光彩,激發社會發展內生動力,厚植民族自豪感,促使居民群眾提升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