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通訊員:李曉鳳)為強調社區參與、民主決策和自治建設的重要性,發揮社區群體自愿參與和自我發展的能力,推動社區改善和進步,以社區小花園和社區墻繪的維護為抓點,開展青少年志愿者議事會,使青少年在對社區公共場所的共建與維護中加深對社區的參與感與歸屬感。7月14日上午,金銀湖街道親湖社區聯合志道社工開展了“花”點時間邊角議事會。共有8位小志愿者參加,共同為公共空間營造出謀劃策。
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議事會,參與者均為小朋友,由他們組建“小親星”志愿服務隊,共同為維護公共空間助力;活動開始,社工講解了議事會流程,共同商議決定周可樂為隊長,在可樂隊長的帶領下,確定歐陽一锘、牛逸洋為副隊長,小親星志愿服務隊正式成立。
針對花園、墻繪的維護周期,小志愿者們一起頭腦風暴,最終決定每周二、四、六、日定期前往花園維護,并初步確定分工。討論如何維護時,可樂隊長提出“我們在維護的時候別人不聽怎么辦?”
針對這個問題,社區工作人員提出后期將會為小志愿者們定制馬甲,并在花圃處以社區和小親星志愿團隊共同名義設置告示牌,以促進小志愿者們活動開展;同時,社工也提醒以安全為主,如遇無法解決的問題不要起沖突,可隨時向社區尋求幫助;在大家集思廣益下,解決了分工、澆水、物料等問題。
在活動中,我們也邀請了一位社區園藝導師,將澆水、松土、裁剪枯枝等技巧教授給小志愿者,讓他們能夠更好的維護花圃,呵護花苗。
活動最后,針對后續的志愿者獎懲機制,小志愿者們提出蓋章數量兌換、盲盒、拍賣等多種形式,最終討論決定,由隊長統計,每維護花圃或墻繪一次,可蓋章一次,集蓋章后以拍賣形式兌換獎品,作為對小志愿者們的獎勵。
公共空間營造離不開居民的維護,以小志愿者的形式維護,不僅能夠提升公共空間整潔度,同時也為小朋友們搭建了溝通交流平臺,在參與活動中結實新朋友、激發志愿服務精神和“主人翁”意識,共同為社區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