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陽新縣王英鎮有一個邊遠的山村,有一位鄉村醫生,11年如一日,奮斗在基層第一線。山村的每一條羊腸小道,山村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的人生諾言:“以醫務室為家,以患者為友”。他為山區人民的身體健康獻出熱忱。四處播灑愛的陽光,贏得了衛生系統領導的贊揚與肯定,被廣大群眾稱譽為:“患者的至誠親人”!他就是陽新縣王英鎮谷貞村鄉村醫生尹傳波。
尹傳播在給村民看病
尹傳波出生在陽新縣王英鎮谷貞村一個農民家庭,出生10月因患小兒麻痹癥,因就醫不便,家庭困難而落下殘疾,留下終身遺憾。讓幼小的心深深懂得貧困鄉村缺醫少藥的艱難困苦。長大后做一名救死扶傷,治療疾病的鄉村醫生,為父老鄉親的身體健康奉獻終生。
從事鄉醫工作11年以來,尹傳波工作認真負責,兢兢業業,2014年至2015年度被上級衛生系統評為“先進個人”和“先進衛生室”稱號。
農村的醫療條件有限,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對村里的老弱病殘的居民或常年臥床不起的病人都主動上門服務,不管什么時候,只要病人或患者家屬有需要,他都隨叫隨到。鄉村醫生面對的是最基層的老百姓,上到耄耋之年的老人,要求幾塊錢就治愈疾病,下至幾個月的嬰兒,要求一針見血,內、外、婦、兒樣樣需要入行。十幾年下來,他認認真真、誠誠懇懇對待每一位患者,贏得了病人和村民的一致好評。
患者家屬尹傳贊永遠記得2007年的那個冬天,他的心比寒冬還要冷。家中靠低保生活的他,東拼西湊把早產的妻子送到醫院分娩,才回來沒幾天,兒子因為早產并發新生兒肺炎,妻子體質虛弱,產褥感染,時有發燒。別人都勸他趕緊去醫院,他苦笑說還哪有錢送去醫院啊。得知消息,鄉醫尹傳波趕到他的家中,馬上為母子倆輸液治療。由于村里還沒有通水泥路,尹傳波每天只能劃著小船前往患者家中,因為孕婦時有發燒,有時候一天甚至要要去兩到三次。每次都是來不及烘熱一下冰冷的雙手就先去詢問母子的病情。
有一天凌晨4點多,患兒的媽媽和嬸嬸來到尹傳波的家中來請他,尹傳波不解地問她們:你們不是有我的電話號碼嗎?病人發燒了打個電話給我就行了,你們何必跑過來請呢?老人的回答卻是:伢啊,這些天你風里來雨里去的,這又是大清早,不來接你心里過意不去啊。這暖心窩的話就是對鄉村醫生最大的安慰和回報!
2014年冬天的一個深夜,尹定意老人突然昏迷不醒,一個電話叫起了已經睡下的鄉醫尹傳波,他二話不說立即趕到患者家中,一邊積極搶救,一邊撥打120急救電話。守候到早上5點多,等到急救車來把老人接到后才方離開。老人出院后逢人就說是這伢救了我一命啊。
谷貞村村民石金玉、徐細菊、劉冬霞等老人又相約一起去村衛生室坐一坐、量一量血壓了。她們都是慢性病患者,國家規定每年村醫做四次隨訪,可幾位老人說,這伢叫我們不舒服就過來量一量,都記不清楚一年來多少次了,他給我們看一看量一量我們就放心了。
或許很多人認為鄉村醫生是一個又臟又累的活兒,沒有節假日,沒有白天黑夜,電話永不關機。但為了其他人不跟自己一樣因為得不到醫治留下遺憾,為了這一方土上居民的健康護航,他會繼續奮斗!
以畢生所學為患者解決疾病,以無比熱忱、優質服務回報父老鄉親。“群眾帶著信任笑臉給予我的榮譽代表了過去,我的奉獻永遠行走在山村的路上”。尹傳波說。(王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