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部分“書香監獄”走筆
□文·圖 本刊記者/陳思炎 通訊員/嚴安 嚴思鳳 江峰 李正龍
2016年“書香監所.文化湖北”全民閱讀月活動啟動儀式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4月19日下午,省沙洋廣華監獄千名服刑人員集體背誦《弟子規》。朗朗書聲中,省司法廳2016年“書香監所·文化湖北”全民閱讀月活動正式啟動。省司法廳黨委委員、政治(警務)部主任鄧傳榮,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版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邵明義等領導出席啟動儀式。啟動儀式上,與會領導現場向服刑人員贈送圖書,2名服刑人員代表深情講述了通過閱讀積極改造、走向新生的體會,朗讀了寫給親人的家書。千名服刑人員現場聆聽,感受閱讀熏陶,這只是“書香監獄”的一個縮影。
親情幫教 書香洋溢(文娟攝)
“陽光文化”彌漫高墻內
高墻之內是個特殊的地方,但也有一片別樣的“文化天空”。4月19日上午,步入沙洋漢津監獄大門,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條寬闊的大路,兩旁綠樹成蔭。走在監獄“陽光大道”上,雷鋒、孔子及奧林匹克運動等27幅巨型雕像,錯落有致地矗立在高墻內。“我們監獄是以‘陽光’為主題打造監區文化品牌?!北O獄長余斌指著門內第一棟樓墻面上“陽光照亮人生,文化引領未來”幾個大字向記者介紹。
進入服刑人員生活區廣場,一幅幅精美的粉筆畫搶人眼球。原來,這是監獄“七彩(指紅、橙、金、綠、青、藍、紫)陽光文化”粉筆畫廊。20多幅由服刑人員創作的作品筆法細膩,作品有體現悔罪思孝的《母愛》、感激監獄民警諄諄教誨和無私關懷的《警官深情》、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祖國風景》,以及人物、花草、蟲鳥畫等等。
在生活區廣場一角,四塊陽光壁畫呈現在記者的眼前。在自省閣、自立閣、自勝閣、自強閣的墻上,分別展現“愛國、明法、厚德、自強”陽光文化精神主題。每個主題由三幅圖畫組成,畫面既有傳統文化人物孔子、司馬遷,也有時代楷模朱伯儒、何軍權,全部由服刑人員創作繪制。每塊壁畫高2米、寬4米,為便于服刑人員理解學習,壁畫左下方都有注解說明。
“你在他鄉還好嗎……”,一陣悅耳的歌聲從廣場一角傳來。順著聲音走過去,記者發現,20多名服刑人員正在練習唱歌。“‘陽光藝術團’最開始的名字叫‘陽光樂隊’”。監獄副政委張碧波介紹說,藝術團常年在編60人左右,節目內容有舞蹈、歌劇、管樂、曲藝、雜技、小品等。其中,藝術團自行創作文藝節目200余個,演出170場次,每年監獄舉辦的文化節和各類文藝晚會,陽光藝術團獻上的精彩節目,為全監服刑人員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沙洋漢津監獄的人文環境讓人感嘆,它少了監獄想象中的可怕,更像是一所特殊的學校?!蓖械拿襟w朋友有感而發。
服刑人員的讀書筆記
#p#分頁標題#e#
書香洗去心靈塵垢
“服刑期間,我幾乎每天都會利用一點時間來看書充實自己,讀書帶給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時間過得很快,高墻之內的日子不再單調,自己內心也不再那么荒蕪?!鄙逞箨惣疑奖O獄服刑人員小兵(化名)感慨道。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是震驚全國的“恩施馬加爵”!
2005年12月31日凌晨,在恩施市一中高一就讀的小兵趁寢室同學熟睡之后,用水果刀先后對同寢室同學戴某、黃某及劉某頸部切割,造成一死兩傷的慘案,他因此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我小時候得過骨結核,留下了腿部殘疾。因此,我自尊心特別強,但內心又極端自卑。事發前一天,班上的同學在我面前突然說了一句:‘你臭得像坨屎?!毙”貞浾f,就是這一句話,將潛伏在他內心深處的“炸彈”點燃了,他憤而揮刀刺向同學。事后,他準備自殺,所幸被聞訊趕來的老師制止了。
“我讀的這本書叫《有一種心態叫自信》……剛進入監獄時,我很不適應改造生活。刑期漫長,我很彷徨……就是這本書,讓我豁然開朗?!毙”f,一本好書,幾乎在一夜之間讓一個人的思想發生了轉變,這就是讀書的好處。
記者翻開小兵的讀書筆記,那上面寫著他的愧疚、悔恨、反省,也寫著他改過自新的決心。過去不曾領悟的道理、不曾發現的錯誤、不曾學習的知識在這高墻之內一一得到補習。
小兵跟記者說,服刑8年,他先后閱讀了大量法律、道德、社會論理以及科學書籍,文化水平不斷提高,法律意識不斷加強。他積極投身改造,服管服教,認罪悔罪;并開始發揮寫作的特長,積極向報紙、雜志投稿,如《憶春》、《我想飛》等60多篇詩歌、散文被《新生周刊》等采用。如今的他,是沙洋監獄管理局“傳統文化學習典型”之一,被監獄評為“新程之星——學習之星”,先后獲得了4次減刑,由死緩減到了18年刑期。
問起出獄后的人生打算,小兵表示,服刑改造只是人生當中的一段坎坷之路,但人生的自我改造將伴隨一生,改惡從善,心懷感恩,做一個自食其力、對社會有用的人,將是他今后奮斗的目標。
矯莠為良育新生
龔友松,沙洋范家臺監獄三級警長,全國幫教能手,先后單獨轉化和參與攻堅教育轉化頑愚罪犯近40人。
2006年,龔友松開始從事頑愚罪犯攻堅教育轉化。他對服刑人員宋某的矯正故事,就是一篇“磨”出來的心理治療“教科書”。宋某多疑、敏感,總是懷疑周圍的服刑人員在說他的壞話,在沙洋范家臺監獄服刑6年,多次自殺、稍不如意就與其他服刊人員發生打架斗毆,甚至襲警,被禁閉8次、記過1次。2013年3月,龔友松接手宋犯教育矯正。
同為漢川老鄉,龔友松便有意用老家方言與宋某交談,讓他放下了戒備。拉近了心理距離后,他又有意將心理測量表拿給宋某,邊看邊解釋,讓宋某從測量結果中認知自己。在與監區領導商量后,龔友松安排了幾名性格比較溫的罪犯與宋某結成互監小組。休息時,讓其他服刑人員與他聊天;監區組織活動時,邀請他參加,盡量讓他融入到集體中,逐步完成了交友訓練和敵意糾正訓練。
考慮到宋某長期缺乏家人的關心,龔友松耐心說服宋某的侄兒連續兩次前來會見。時間一天天過去,宋犯慢慢有了笑聲,與其他服刑人員的關系好了,還主動向龔友松匯報思想,此后再也沒有違紀,還獲得了兩個月減刑。
今年3月,當沙洋范家臺監獄黨委書記、監獄長周宏看到戴著“行為規范示范崗”袖標的宋某在積極勞動時,不禁豎起了大拇指:“不容易,不容易,宋某居然都戴上了紅袖標!”
傳統文化啟心扉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4月20日,記者在沙洋廣華監獄看到,一群服刑人員正在高聲背誦《弟子規》。“原來這些服刑人員發生沖突的現象時有發生,自從學了《弟子規》,大家逐漸懂得了如何更好地與人相處,近年來,違紀率也下降了不少。”監獄長張榮生介紹說,大多數服刑人員是因為文化缺失,不懂法而犯法的,傳統文化教育對于服刑人員極其重要。
江某曾是監獄里出了名的危險犯,他被判有期徒刑16年,消極改造,對生活失去了信心。監獄開展《弟子規》學習的演講比賽,讓他道出了心里話:“我47歲了,不但沒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還讓他們在別人面前直不起腰來,現在我認識到這是對他們最大的不孝。我要好好學習、好好改造,爭取多得一些積分,早日回歸社會,報答父母。”
服刑人員繆某也說:“剛進來時面對12年的刑期,每一天都在煎熬,慢慢地喜歡上了讀書,心里一充實就感覺日子有了盼頭?!彼蜷_學習筆記,記者看見上面密密麻麻記著他的學習心得:“在進來之前啥手藝也不會,成天想著不勞而獲,才會走上犯罪的道路。自從監舍有了圖書角,我學習了一些汽車修理方面的知識,有了技術,出去后好找一份正經工作,抬起頭重新做人。
“讓每一位服刑人員把刑期變‘學期’,爭取早日改過自新,重新做人,回歸社會,是我們每一位監獄民警的心愿!”沙洋監獄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劉江華表示,近年來,沙洋監獄局堅持以開展全民閱讀進監區、進特殊人群為抓手,將讀書活動與監區文化建設、社會聯合幫教、增強服刑人員改造信心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打造沙洋監獄主流文化,為推動沙洋監獄工作科學發提供了強大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