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鄉土藝術協會姓氏文化委員會領導成員合影
今日湖北網訊(通訊員盛玲)10月19日,也就是農歷九月十九日,中國鄉土藝術協會姓氏文化委員會成立暨首屆全球華人《家風節》在武昌洪山禮堂舉行。
中國鄉土藝術協會會長張后幫和秘書長鄭連生等領導,宣讀了中國鄉土藝術協會姓氏文化委員會領導成員名單,任命鄧世鴻為主任,謝貞超為執行主任,張先炳為常務副主任,方為民、張志昂、姜濤為副主任,張志虎為秘書長;并同時為姓氏文化委員會成立授牌。
中國鄉土藝術協會姓氏文化委員會副主任張志昂和姜濤,分別在大會上發表了《全球華人家風節》的構思和感言。大會宣布決議:全球華人《家風節》定于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今年是首屆《家風節》。
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省統計副局長葉青,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華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義達等領導和專家,就“家風”主題發表了十分精彩的演講,世界鄧氏總會副秘書長、《鄧氏家風》制片人程曉華,在會上解讀了鄧氏家史、家風。他們的發言,讓與會者認識到,家風是治家興業、修身處世的重要載體,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中國鄉土藝術協會姓氏文化委員會主任鄧世鴻主題演講
中國鄉土藝術協會姓氏文化委員會主任鄧世鴻作了簡短而又誠摯的講話。他感嘆地說:“家風是融化在我們血液中的氣質,是沉淀在我們骨髓里的品格,是我們立世做人的風范,是我們工作生活的格調;家風是民風社風的根基,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了解到,武漢旭視創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本著做企業就是做人,發展壯大企業就是發展壯大社會責任與情懷的理念,把各姓氏的家風帶在公司管理的各個環節中展現出來,讓每個員工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和家風的重要性。中國鄉土藝術協會姓氏文化委員會副主任、公司董事長姜濤,作為全球華人首屆《家風節》創始發起人之一,感慨地說:“家風文化直接關系著,小到一個家庭的和睦,大到一個民族的振興和一個國家的興衰強弱;直接關系到人生的高低和遠近。”
“家風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奠基石,對于孩子來說,家風是人生第一堂課,好的家風浸潤人的德行修養。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注重禮義興家、詩書傳家,是我國古代治家的好傳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上至國家,下至家庭,到每一個人,有了好家風,才有好民風,好國風。家風雖小,卻最重要,只有讓每一個小家都成為溫馨港灣、厚德之所,才能實現國泰民安。對于新時期家風而言,我們更要學會運用創新,比如以創新的思維來推動和提升家風的寬度、厚度、深度與廣度。”湖北省創新研究會會長袁伯偉表示。
“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會有什么樣的事業成就。晚清曾國藩被譽為清代‘中興第一名臣’,生活簡樸、勤政自律,得益于‘有子孫有田園,家風半耕半讀,但以箕裘承祖澤’的家教熏陶。‘有好家才能走得遠’,好的家風如同無聲的教誨,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讓人銘刻在心、受益終生。其有著作《曾國藩家書》。值得我們讀一讀。”熊偉先生表示。
武漢旭視創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濤主題演講
中華民族,禮儀之邦,家風文化,一脈相承。新的時代,新的傳承。黨和國家已將家風家教的傳承提升到時代精神中的重要高度,全球華人首屆《家風節》,在省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關注下,真正將弘揚中國傳統精髓,彰顯中華家風文化,做出全面的宣傳。為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做出了積極響應。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得“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國家號召積極推進“家風家教”建設,可見“家風家教”建設對社會,對國民的重要性。“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國天下”的情懷深入每一個中國人的骨髓。這也正是“首屆全球華人《家風節》在武漢舉行”的初衷和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