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引領大城新區華麗蝶變
宜昌市伍家崗區人民政府區長 汪元程
近年來,伍家崗區立足宜昌現代化特大城市核心區、主戰場、增長極的使命定位,強化責任擔當,積極適應發展新常態,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奮力推進大城新區建設,涅槃騰飛、率先跨越,積極引領宜昌大城新區華麗蝶變,全區經濟實力進入全市第一方陣,穩居城區首位。2015年底,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3.3億元,年均增長17.1%。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4.27億元,年均增長70.2 %,收入總量排名城區第一、全市第五。固定資產投資203.4億元,年均增長30.6%。規模工業增加值43億元,年均增長2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5.8億元,年均增長14.7%。出口總額2.57億美元,年均增長14.3%。分別是“十一五”期末的2.2倍、14.3倍、3.8倍、2.6倍、2倍、1.9倍。
宜昌市伍家崗區人民政府區長汪元程(右一)
一、著力推進城鄉統籌,新區魅力有力彰顯
伍家崗區始終用后現代理念推進城鄉綠色發展,堅持服務新區與改造舊城并舉,開發與保護并進,建設與管理并重,突出路網、公建、安置、生態先行,經營城市能力顯著提升。
服務新區卓有成效。堅持以服務新區為己任,高質量完成新區東站片區征遷任務,宜昌新區“三年出形象”目標如期實現,開啟新區時代。累計完成供地3.8萬余畝,搬遷居民2.2萬余戶、企事業單位514家。開發各類地產2503萬平方米。累計開工建設村民安置房178萬平方米,竣工110萬平方米,交付使用9725套。26個城鄉棚戶區改造工程全面啟動。
城市骨架不斷拓展。宜昌東站建成投入使用,開通動車116列,高質量組織水公鐵空聯運,順利邁入高鐵時代。東山大道BRT項目榮膺“世界可持續交通獎”。東站路、東艷路、中南路、合益路等28條主次干道建成通車,總里長61公里。
城市形象展露新顏。市規劃展覽館、運河公園、柏臨河濕地公園一、二標段建成開放,城東公園、求雨臺公園、求索廣場加快建設。完成了281棟臨街建筑物的立面整治。改造雜居小區19個,新安裝雜居小區了路燈500盞。拆違 15萬平方米。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實施“綠滿伍家”行動,植綠173萬株,新增綠地面積 105萬平方米。按期關停安能熱電,完成“煤改氣”3萬余戶,淘汰黃標車3734輛。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市城市管理最佳城區。全力推進文明創建,為宜昌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做出積極貢獻。
二、著力促進轉型升級,競爭優勢更加突出
堅持把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作為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以產業提升助推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三次產業結構由“十一五”期末的1.1:29.9:69調整為0.3:25.7:74,結構更加優化。
工業經濟迅速壯大,都市工業集聚發展。規模工業企業新增23家,達到48家;實現產值132.2億元,年均增長18.1%。高新技術企業新增15家,達到23家,占規模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65%以上。安琪酵母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全市首獲長江質量獎,入選省十佳科技創新企業。中南橡膠、燕獅科技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快速成長,機電裝備產業集群成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新增4個中國馳名商標、11個省著名商標。湖北伍家崗工業園“一區多園”發展格局初具雛形,爭取2500畝拓展園區,共同、共升經濟園成為宜昌高新區產業基地。
#p#分頁標題#e#
第三產業異軍突起,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48億元,年均增長18%。我區被納入全省首批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東站物流園成為全省現代服務業示范園區。總投資150億元、占地760畝、建筑面積168萬平方米、高328米的中建•宜昌之星開工建設,將成為宜昌城市新地標。三峽物流園進駐物流企業84家、經營戶2500家,年交易額首次突破200億元,成為鄂西渝東最大物流基地。鑫鼎汽配機電城、香山•福久源綜合體、宜昌國際汽車博覽中心一期建成開業。月星國際城、新華廣場、興發廣場、東站物流中心等項目加快推進。安琪E家、九州通等電商企業發展壯大。南玻集團、紫云鐵路等企業總部落戶,金江銀座、萬達SOHO、首信財富、福江銘座成為全市知名總部樓宇。皇冠假日成為我區首家五星級酒店,喜來登、鉑爾曼、萬豪等知名酒店進駐,星級酒店、快捷酒店新增202家,達到251家。萬達新航線、交運國旅成功落戶,龍盤湖生態旅游度假區基本建成,萬達廣場成為全省旅游名街。五年接待游客700萬人次。武漢農商行、華夏銀行、渤海銀行等5家區域性銀行總部落戶,交運集團、湖北益通成功上市。全面完成13家菜市場新建改造任務。
轉型發展農村經濟,集體經濟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實現由土地出租向工業園、大市場、商務區的轉型發展。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24.9億元,是“十一五”期末的 5.8倍,年均增長42.1%。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5589萬元,村平349萬元。爭取固化村級留用地3100畝。南靈片區生態性開發啟動。民大農牧成為全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三、著力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動力不斷激活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激發和釋放發展活力。
加快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牢牢把握“簡政放權、提質增效、優化服務”改革重點,扎實推進各項審改工作,促進創新創業,著力建設審批規范、效率提升、服務優化、活力倍增的發展環境。積極承接省、市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清理規范一批行政審批事項。成立區政務服務中心,入駐17個部門、130項服務事項,公布政府工作部門權力清單目錄、行政審批項目目錄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
有序推進機構改革。組建新區辦、建管辦、東站辦、征收辦,“四大管理平臺”高效運行,推動服務新區、安置房建設、東站綜合管理、國有土地房屋征收等工作有效開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立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居民健康水平、人口均衡發展水平、食品藥品安全水平顯著提升。主動適應全市城區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成立區城市管理局,推進街鄉城管中隊責權下放,“大城管”格局形成。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積極探索社會資本參與公建項目建設,全民健身中心項目成功引入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推進安置房代建融資平臺建設,成立伍家城市建設有限公司,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安置房建設全面提速。
推進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建成寶塔河、伍家崗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全面建立“村社并行”新機制,新設立城市社區6個、農村社區16個,網格化管理實現城鄉全覆蓋。加強基層自治能力建設,全市首家社會組織公益園建成開園,首批28家社會組織入園孵化。
四、著力保障改善民生,群眾期待積極回應
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項事業長足進步,榮獲全國首批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基本均衡區、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區、全國社會化養老服務示范區等7項國家級榮譽,省民政工作先進區、省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省慢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等13項省級榮譽。
財政支出更加傾向民生投入。五年財政民生類投入25.8億元,是“十一五”的4.7倍,年均增長35.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28952元,年均增長13.2%。
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出臺被征地農民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區公共就業服務中心建成,青年文化創意產業園成為全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張家店社區成為全市首家國家級充分就業社區。累計城鎮新增就業4.9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社會保險擴面征繳累計新增 3.5 萬人次。失地農民養老保險順利與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并軌運行,惠及農民8814人。在全省率先推進農村殘疾人生活補助制度,在全市率先發放高齡津貼。五年發放低保金1.81億元。建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28個。
科教文衛等各項事業長足進步。建設社區成為全國科普示范社區。承接全市教育管理體制改革,5所下放初中辦學條件全面改善,教育質量持續提升。完成5所小學改擴建和市十七中遷建、龍盤湖國際學校新建工程。15所中小學通過市現代化學校評估驗收。中心幼兒園成為省級示范幼兒園。《宜昌民俗志•伍家崗卷》榮獲第十二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伍家龍獅”躋身非物質文化遺產知名品牌。全國青少年陽光體育大會成功舉辦。全民健身中心一期建成。中心醫院門診急診樓、仁和醫院醫技樓竣工,白沙路、楊岔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為全國、全省示范。全面完成計劃生育目標任務,發放計生獎勵資金2100萬元。移民后扶政策全面落實,順利通過三峽外遷移民安置國家終驗。全面啟動精準扶貧。對口支援西藏加查縣冷達鄉、長陽大堰鄉、五峰傅家堰鄉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