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在武漢一著名研究所內,該所領導以及10多名科研人員正在集中收看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第一個走上領獎臺的就是該研究所的名譽所長、研究員級工程師黃旭華院士。黃旭華是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制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先后多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88歲高齡仍堅持每天上班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武漢一研究所,研究所已貼上了黃旭華院士獲評感動中國人物的喜報,并號召研究所員工收看,研究所昨晚還組織了1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收看。
黃旭華出生于1926年,今年已經88歲,但他至今擔任該研究所名譽所長,堅持每天上班,參加所內一些重要會議,指導一些年輕科技工作者工作?!包S院士出差經常拒絕研究所派秘書陪同,”一工作人員透露,黃旭華身體很好,喜歡打太極拳。
昨晚,黃旭華與家人一起在家里收看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面對獲獎他非常淡然,他希望我國研制出性能更好的核潛艇。他的家人與親友非常高興,認為這是黃旭華幾十年赫赫而無名的人生終于得到了社會的認知,也表明國家對這一代科技工作者并未忘記。
30年隱姓埋名的傳奇人生
1958年,我國批準核潛艇工程立項。曾有過幾年仿制蘇式常規潛艇經歷,畢業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黃旭華被選中參研。核潛艇是高度保密的國防尖端工程,上任第一天,領導就找黃旭華談話:“小黃,你進了這個門,就得一輩子隱姓埋名守在這里?!秉S旭華牢記領導指示,此后淡化與家人聯系。后來他把妻子也調到本單位,一家人在一座荒島上安了家。平時他沒時間回家,偶爾回家,女兒說他是“到家里出差來了”。
1970年,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1981年第一艘核導彈核潛艇下水,中國成為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此時,遠在廣東老家的母親,絲毫不知道這項震驚世界的壯舉是人間蒸發般的兒子領頭創造的。即使是父親去世,黃旭華也沒回家奔喪。父親去世時都不知道兒子在什么單位,在干什么。
1988年,南海深潛試驗,黃旭華順道回家探親,95歲的母親終于見到兒子,此時黃旭華已62歲。而這也成為他們的永別,直到1995年他母親去世,他都未能回家。
后來回憶這段經歷,黃旭華很坦然:“比起當年那些犧牲的地下黨好友,或參加緬甸遠征軍而未歸的同窗,隱姓埋名不算什么?!?/p>
核潛艇總設計師深潛試驗第一人
1988年,我國核潛艇完成多次試驗后,按設計極限深度在南海作深潛試驗。所有參試人員明白,中國只有常規潛艇下潛經驗,而核潛艇要復雜得多危險得多。
看出丈夫心頭的重壓,妻子李世英說:“你是總設計師,你一定要下去,否則這個隊伍怎么帶?”這話給了黃旭華力量,于是他帶著參試人員一起下水。在國外,核潛艇總設計師是科研團隊保護的“第一人”,而黃旭華卻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他堅持上艇作深潛試驗:50米、100米……到達深潛設計要求,艇殼承受巨大水壓,多處“咔嗒”、“咔嗒”地響……終于,潛艇在設計要求深處一切完好,深潛試驗成功了。1994年,黃旭華當選院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