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我校體育學院吳鐘博士的《賽馬產業服務與管理》項目,獲批2016年度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計劃項目立項。全省僅有37個項目獲得立項。
這名青年教師在從教9年的時間里,取得了不小的科研成果:兩次獲得省級以上科研獎勵;主持多項部、省、市級科研項目;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20篇;出版著作一部;發明實用新型專利2項。
投身科研,鉆出價值
2006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吳鐘進入高校,成為一名高校教師,也因此開始科研之路。
“起初并不順利”,吳鐘說,申請項目經常失敗,投出去的文章也常常被拒。“別人看來枯燥的科研,我卻甘之如飴”,于是,他的業余時間基本都放在科研工作上,熬夜看文獻,利用節假日做調研成了吳鐘生活的常態。
越鉆的深,越能清楚的發現自己的短板,“理論知識的缺乏讓我意識到自己必須讀博”,2010年,吳鐘考取武漢理工大學博士,并在2013年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
工學碩士學位,經濟學博士學位,復合型的學科背景令他在多學科交叉領域大展拳腳,“找到了這一方向后,我更加體會到了鉆研的快樂”,吳鐘告訴記者。
他將經濟學、管理學、體育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不斷鉆研,開拓新的科研領域。
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基于本體的O2O服務均衡推薦方法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計劃項目“面向用戶的O2O服務網絡資源聚合技術研究”等多項部、省級項目。
作為核心成員,他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客戶視角的Web服務組合優化與協同管理研究”和“混合云環境下面向客戶的資源優化分配方法研究”、教育部回國留學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客戶服務價值感知偏好的智能獲取研究”等項目10余項。這些項目的系列研究成果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研教融合,創造活力
在吳鐘看來,科研工作是一名高校教師的職責所在,教書育人的目的一方面是讓學生獲取知識,另一方面是不斷提升自我,科教融合是最佳途徑。
2015年,他將自己的研究思想與學生碰撞,指導學生團隊“E馬部落”獲得了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湖北賽區銀獎、全國銅獎,指導學生團隊獲得了全國體育院校大學生體育產業創新創業策劃大賽二等獎。“這種由科研轉化而來的教學成果是無窮的,它能讓每一個科研工作者感受到那不可多得的喜悅與成就”,在獲得榮譽之后,他這樣說。
他注重教學研究,主持武漢市市屬高等學校教學研究項目重點項目“面向武漢優勢體育產業的體育經濟與管理專業課程建設”;參與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體育經濟與管理”、省級重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體育休閑產業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體育基本理論)等多項項目。
他善于提高教學技能,先后獲得武漢商學院教學技能競賽二等獎、武漢商學院“教學技術能手”稱號。
凝心聚力,聚力團隊
“只有思想的不斷碰撞,才能創造有價值的火花”,吳鐘組建的團隊教師,平均年齡34歲,所有教師都貼近一線教學工作,因為他覺得,只有不斷地應用學科知識,才能增強科研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才能更好服務于行業、企業和技術需求,進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對于此次獲批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吳鐘認為這是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
“科研領域最重要的是堅持,還有鉆研的精神,科研很乏味,但是堅持到底,能給你無限樂趣”,吳鐘這樣說到。
人物名片:吳鐘,武漢商學院體育學院·國際馬術學院教師,享受武漢市人民政府博士資助,高級移動互聯網營銷師、航海項目國家二級裁判員、全國跨境電商崗位培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