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記者節,無論你在報刊編輯室里看過多少黑夜,無論你是不是處于媒體轉型的痛苦經歷中,不管你是否在經受主動或被動的離職,也不管你處在與新聞界過去、現在或未來的哪一種關系中,我們都想送上這份屬于節日的祝福,甚至希望它是一份柔情。
新聞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在最近幾年變得特別劇烈,似乎輕易地剝奪了我們以為很重要的東西。有時,我們甚至不敢判斷:我們日夜操勞的那些,是不是正在將我們帶離新聞界?那么多空虛感都是真切的,不承認越來越快的變化,無助于跟隨我們身處的世界。
一個突出的事實是,傳媒的疆域正在以飛快的速度向外擴展,在傳統媒體之外,出現了名義繁多的社交媒體。舊媒體在變形,新媒體在迭代,它們彼此之間有競爭、入侵、分化、傾軋、剝奪,都是史上未有的。在一個急劇膨脹的媒體生態中,記者的挑戰就是要免于分崩離析。
我們見慣了太多悲觀論調,受夠了沖擊,目睹過新聞職業的基礎被反復洗刷,失掉許多賴以存在的工具、榮譽。我們不斷地相互告別,同時面對自己的生活壓力與職業抉擇。不錯,這些不可避免,它們是我們職業風險的一部分,也隸屬于世界真相的一部分。
自怨自艾無助于事,埋怨所制造的消沉更非新鮮,如果所有堅固的東西都消失了,我們記者憑什么拒絕承認發生在新聞行業的這一切?歷史地看,哪怕是被稱為新聞黃金時代的過去二十年,我們也并沒有真的擁有什么牢不可破的遺產,我們今天的奮斗立足當下,而且是理所當然。
有奮斗就有犧牲。在最好的時代我們清楚地看見了“自己是誰”、“可以成為誰”,明白想要一個讓真相令人矚目的公共空間,并且從這一努力中獲得贊美,汲取勇氣。現今的不忿、埋怨或恐懼,來自于昨日與今朝、能與不能之間的反差對比,負氣之下甚或遷怒于新聞理想。
然而,正如媒體變局已經顯現的,包括原創新聞在內的內容產業如水就勢,需求旺盛,一個全新的內容生產格局逐漸顯露出來。它與從前截然不同,也可能不盡如人意,可樂觀地看,我們本一無所有,何必害怕去參與、去創造?我們不是抵達了盡頭,而只是到了山腳。
過去,我們被賦權將事實處理成新聞,而今我們要在萬眾輿論的波濤中報道事實,追求真相。我們在變,真相現身的方式在變,我們談論真相的方式也要變。我們可以不是真相的唯一提供者,但請不要忘記,真相仍是民眾的基本需求,它是我們不該忘卻的關鍵部分。
新聞界現在的問題是,它可以努力提供一個讓真相變得顯著的空間,讓討論能沿著事實的基準展開,而不是淹沒在娛樂中。我們很多時候,出于悲情會忘掉視野,忽略了民眾乃至于世界最深層的需求。無論進出新聞界多久,都希望我們能認出這個需求,珍惜它,有所信。
今天,我們可以看看是在和什么道別?是一個被行業傳奇塑造出來的美麗新世界嗎?還是一個懦弱的、被束縛定型了的自己?我們痛苦,是因為仍在愛新聞。而借著黑暗中的反光,我們仰止的山巒熠熠生輝;迎向改變,自由大道沒有終于石頭,請讓夢想也傷不到你。
最后,我們特別將祝福送給暫時跋涉在困頓中的《京華時報》同業:結束吧,你們就可以結束;開始吧,你們就可以重新開始。如果我們堅持那些把我們撐起來的價值觀、溫暖和歡愉,像人那樣如何行止便如何感受,我們看到的就不是死亡的樣子,而是生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