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文化部出臺《文化部關于加強網絡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網絡文化經營單位傳播網絡表演行為進行規范。《通知》首次明確了表演者為直接責任人,并提出今后將對網絡直播實行隨機抽查,并實行“黑名單”制度,被列入名單的表演者將被全國禁演。
近幾年,我國網絡直播產業迅猛發展,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在線直播平臺已接近200家,網絡直播平臺用戶已經達到2億,大型直播平臺每日高峰時段同時在線人數接近400萬人。而與直播息息相關的“網紅產業”預計在2016年產值接近580億元。如此巨大的蛋糕,難怪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大亨紛紛“入局落子”,虎牙、斗魚、花椒、戰旗等網絡直播平臺也已駛入“快車道”。但是在繁榮背后,低俗、色情、暴力等亂象相伴而生,有的衣著暴露、言語挑逗,有的直播睡覺和洗澡,更有甚者為了炒作不惜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線。此次文化部出臺的《通知》對于整治網絡直播平臺亂相無疑是下了劑猛藥。猛藥雖好,卻不能永葆有效,所以筆者認為解決網絡直播平臺亂相還需要多管齊下,標本兼治。
解決網絡直播亂相,先要打擊“黑色”地帶。著重打擊淫穢色情色情、教唆犯罪、聚眾賭博等嚴重違反法律行為,這些行為不僅逾越道德底線,更觸及法律的紅線,對社會造成極其惡劣的負面影響。對此行為就得下狠手、出重拳,發現一起、懲戒一起,并通過落實網絡實名制,讓黑名單制度能夠真正落地生根。
解決網絡直播亂相,次要爭奪灰色地帶。灰色就是不觸及法律底線,但是其庸俗、低俗、媚俗之行為卻是傷風化俗,社會文化可以有娛樂風氣,但不能成為娛樂的附庸。聊天、唱歌、發嗲、獵奇是不能讓表演者真正受人喜愛,也不能真正留住觀眾的心,更不能讓整個網絡直播產業做大做強。沒有文化、沒有內涵的表演者,紅也只是暫時的,終會被后來者取代。眾多表演者為了“吸粉”,而大打“低俗”牌,結局就是越過法律底線受到法律制裁。所以直播平臺及表演者要認清形勢,改變現有“灰色”風格,彰顯自我特色,打造個人品牌,才能不落入黑色陷阱中去。
解決網絡直播亂相,終要擴大紅色地帶。網絡直播平臺是一個交流互動,只要是有內涵、有實質、有原創的都會獲得民眾的廣泛喜愛。如今在財經、體育健身、教育等領域網絡直播平臺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主播能夠傳授知識、還能與觀眾互動,打破了原有單一授課的傳統形式,為教學形式、文化傳播打開了新思路。所以我們不僅要保護好現有的紅色地帶,還要大力創新,爭取讓科學知識、傳統文化都能通過與網絡平臺結合,形成“互聯網+”效應,擴大紅色根據地。
網絡直播產業環境凈化不是一天能夠完成的,不僅需要政府有恒心、企業憑良心,還需要民眾有“絕”心。不參與、不觀看低俗直播,讓低俗沒有市場。相信通過多管齊下終會還網絡直播環境一片朗朗晴空。(謝凌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