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半年至明年第一季度,廣東省市縣鎮領導班子將集中進行換屆,為加強警示教育,嚴明換屆紀律,廣東省紀委昨日通報了近年來查處的5起違反組織人事紀律典型問題。其中披露了白云區原副區長鐘向東收下屬好處關照其升遷的同時,又向自己的上級——白云區原區委書記谷文耀“進貢”求升遷的情形,要求各地各單位及領導干部要從中吸取教訓,引以為戒。(5月14日《新快報》)
干部換屆的關鍵時刻,需要嚴把干部選任關口,跑官要官買官賣官自是其中要嚴打的對象。一面狂收下屬跑官的好處費,另一面,又拿此好處事“供奉”給上級,為自己升遷狂砸“敲門磚”。這樣的行為,屬于典型的跑官要官,拿著手中的權力變現自己的升遷手段,買官賣官的恬不知恥完完全全地暴露出來。
身為掌握官員升遷的地方官員,在干部換屆中,本應當好干部選任的把關人,為當地選出一支思想素質過硬、業務能力強、能為群眾辦實事的干部,然而,由于把關人自己出了問題,完全喪失了“關鍵少數”的作用,任憑權力成為謀取自己升遷的手段,這樣,就不僅選出一位壞干部,也將“把關人”的職務廉潔性給腐蝕了,甚至帶壞了一個地方的政治生態鏈條。
下級花錢求升職,上級官員再拿下級“供奉”的錢再供奉上級的上級,這樣看似荒誕的“政治游戲”,確實真真切切地反映了一些地方,在貫徹干部換屆,在落實干部選拔作用方面“人”的積極作用沒有發揮出來,而且監管制度也失去了監管的效用。
上級拿下級“買官”的錢為自己“買官”,這種“大魚吃小魚”式的買官賣官,究竟會止于哪一個層級,不得而知。確實需要官員心懷對手中權力的敬畏,對黨紀法律的敬畏,但是,僅僅依靠一位官員的政治良心是完全不可靠的。再仁慈的鱷魚,只有把它關進籠子里,才不至于咬到人。對于權力而言,尤其是如此。
干部換屆之年,正是考驗各個主政一個地方、一個單位,一些“關鍵少數”政治定力的時候,是考驗他們如何看待權力、使用權力的關鍵時刻。到底是權為民所用,還是權為自己(小團體)所有,其行為性質截然相反,效果也大相徑庭。
干部手中的權力的不可買賣性,是權力廉潔的天然屬性。要杜絕“借花獻佛”式的干部升遷路徑,要堵塞各種借干部換屆之機以權謀私的行為,首先要管住一些關鍵少數者的權力,嚴格落實選人用人公開規范民主集中的原則,既要杜絕“三爺”式人員違規進入干部行列,更要完善和堵住干部任用中的制度漏洞,把制度硬起來。如此,才能把權力有效的傳遞給“最有希望”的接班人手中,才會給公眾最有保障、最有希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