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黨建
街談巷議(2016.5)
2018-01-21 09:57:23   來源:今日湖北

“極草”有毒,“解藥”在哪兒

  一片28克的粉片,如何賣到29888元的天價?鼓吹“現在開始含著吃”的青海春天“極草”,終于被監管部門認定有毒:其砷檢測結果最高為9.883mg/kg,最低為4.4mg/kg,遠遠超過國家標準的1.0mg/kg。

  2014年12月,青海春天就被職業打假人王海瞄準,但是舉報始終未果。該公司手中握著的兩張“護身符”——國家“保健品試點”和“青海省試點產品”。在宣判“死刑”后,我們既要看到企業的衰落走向,也要努力戳破其背后的層層政商迷霧,決不能讓其騙了消費者、圈了投資者,還能拍拍屁股瀟灑走人。

  其中,至關重要的謎團有兩點:一是總局在及時叫停相關試點后,當地監管部門為什么沒有后續跟進,直到去年底才停止換發新證書;二是“極草”絕非保健品,也不是藥品,怎么還能游離于食品的監管之外?

  “極草”也好,“神藥”也罷,與正規的中醫藥完全是兩碼事。國家關于中醫藥產品的監管,有著一整套完整體系與辦法,這次的事故不是藥的問題,而是食品的問題;不是中西醫的爭執,而是食品安全的故障。

  食品監管,攸關性命。對類似打著新概念、蒙騙消費者的企業,仍不能心慈手軟,尤其是對民間舉報,我們應充分重視、早些回應。與此同時,作為上市公司的投資者權益如何保障,已經發貨銷售的“毒草”如何下架召回,都不是小問題,都需要監管者的周全施策,妥善處理。

  (來源:京華時報/作者:井橋夕)


香港“限苗令”不值得大驚小怪

  香港衛生署宣布,從4月開始全港母嬰健康院每月只有120個名額可供非香港兒童預約接種疫苗,有需要時甚至會全面停止這類預約服務。

  港府雖然未提作此決定的背景,但所有人都立刻想到內地前段時間爆發的問題疫苗風波,以及其所造成的部分內地家庭的恐慌。

  就眼下來說,香港社會擔心內地母嬰涌入會造成當地疫苗供應緊張,港府應民間這種擔心而發布“限苗令”,這應看做是民生層面的不得已反應。兩地輿論都不應就此多想,想了也應當拉回來。

  內地社會尤其應體諒香港方面的這一反應。不妨想一下,內地的北京、上海等最大城市還會在戶口、購房、車牌照等緊缺資源方面限制外來人口的申請,香港的相關限制措施恐怕首先不是情緒或態度的反映。

  中國內地食藥安全的風險不會像個別嚴重案例給人印象的那樣嚴重,這應是輿論冷靜下來后的理性結論。重要的是,這些風險不可能通過人們大規模轉向接受境外服務來解決,中國社會通過加緊修煉內功來解決自己的問題,顯然是唯一出路。

  內地大城市的疫苗出問題概率極低,而想出境出國解決問題的,恰恰絕大多數都來自大城市。這當中實際的最大價值是心理安慰,而當去外面會遭遇過程上的諸多周折時,心理安慰就有可能變成更大的精神負擔,從而得不償失。

  一度很尖銳的奶粉問題,近來緩和多了。多種途徑帶來了有效優質供給的快速增加,絞成一團的難題被拆散、沖淡了。我們希望并且期待,疫苗問題的緩解將能來得更快些。

  (來源:環球時報/作者:單仁平)

  

警惕官員提前退休背后的“潛規則”

  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湖南省多縣市開始推出一項組織人事政策,鼓勵在職50歲以上正科、副科級領導干部提前離崗,實際上是提前退休,優惠條件是提高級別、增加待遇等。

  根據《公務員法》,公務員工作年限滿30年的,或者距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滿20年的,本人自愿申請,經任免機關批準,可提前退休。如果大學本科畢業,工作滿30年,起碼就是52歲的人了,讓他50歲離崗退休,與法不合。

  地方上推行此類政策,看似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比如湖南,因為政府職能部門合并,或鄉鎮區劃調整,產生了“多余”干部。用“優惠政策”鼓勵自愿提前退出領導崗位或自愿提前退休,是一種“善后”舉措。

  雖然干部“早退”經常打著讓賢、干部年輕化的旗號,實際操作中可能容易走樣,成為一種惡劣的“官場權謀”。比如有些機關、單位,只要“一把手”一換,中層干部就要隨之動一動,這已經是一種盛行多年的潛規則。換中層,一是要安排一批領導的親信,二是清除前任的影響力,三是覺得還是用新人順手。

  當然公務機關崗位和職數有限,但又的確存在因部門合并、區劃調整而來的干部精減問題,這就需要作出妥適的處理。中央已經出臺了推進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總的原則是能者上、庸者下,敢踩黨紀紅線者也要斥退。年齡不應成為替代德能勤績考核的標準。就算是按規定必須下的干部,也應根據其能力、特點,安排適當崗位,做到人盡其用。一些地方用財政的錢把早退的干部養起來,實際上是吏治無法、無能的表現。

  (來源:新京報/作者:楊于澤)

#p#分頁標題#e#

奶粉監管不能止于“告知安全”

  上海公安部門破獲1.7萬罐冒牌名牌奶粉案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4月4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言人表示,經初步了解,假冒奶粉符合國家標準,不存在安全風險。

  一面是假冒奶粉,一面卻是“不存在安全風險”,這一說法的沖突與矛盾意味顯而易見。結合案情來看,這批被查的假冒奶粉,系犯罪嫌疑人用低檔、廉價奶粉充當品牌奶粉進行銷售,通俗說法其實就是以次充好。

  “假冒產品符合安全標準”的回應,實際上反映了一種食安監管文化的偏差。首先,假冒產品首先是非法產品,作為監管部門在應對上,最為理性與負責的態度,應是將之視為是“不安全”的“最壞”情形來加以查處和應對,若以符合安全標準來進行單方面的行政背書,不僅難以讓消費者得到“安慰”,反倒更容易令人聯想到監管態度的松懈,而這恰恰是最難以讓人淡定的;其次,在現實中,監管標準是一回事,但實際上人們的安全感又是另一回事。若以標準上的“合格”來代替人們對于某款產品的具體感受,忽視現實中的安全恐慌或漏洞,并不可能帶給人們真正的安全感。

  在食品安全風險出現時,相關部門的確有責任及時給予公眾一個負責任的權威答案,來紓解公眾的安全憂慮。食安監管不能止于告知公眾“安全”,也不能僅僅以“標準”檢測來代替具體的安全現實,它需要建基于充分的信息公開之上的“說服”,更需要有“溫度”的回應人們具體的安全焦慮。

  (來源:光明時評/作者:朱昌俊)

  

幼童信息被出售  信息保護立法能否提速?

  只需花32000元,就能買到濟南市20多萬條1~5歲的嬰幼兒信息,除了孩子姓名、家長電話,這些關于孩子的信息甚至還能夠精確到每個家庭的門牌號!

  去年9月,北京警方成功打掉的一個敲詐勒索的犯罪團伙,他們就利用掌握的大量學生信息,打電話勒索家長,據說犯罪嫌疑人能準確說出孩子的姓名、出生年月、就讀班級以及家長的姓名、工作單位和地址。

  幼童信息泄露的后果十分嚴重,不僅家長會被騷擾、被敲詐,而且幼童個人安全也缺乏保障。濟南20多萬幼童信息被公開出售,大家關注的焦點在于,這些個人信息來自何處?種種跡象顯示,很可能來自接種疫苗的環節,幼童接種疫苗時登記的個人信息匯總之后,被個別掌握這種信息的公務員拿來牟利。順藤摸瓜,查清此案并不困難。

  《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都有相關規定,為何還有人敢于公開出售幼童信息,究竟“膽”從何來?

  無論是疫苗接種機構還是地方疾控中心,毫無疑問都有義務和責任確保自己掌握的幼童個人信息不被泄露。但濟南20多萬幼童信息被公開出售表明,相關機構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存在很多管理漏洞,因此,在調查、追究信息出售者法律責任的同時,還應該追究相關監管部門和機構管理失職的責任。只有如此,才能確保此類問題不再發生。據悉,有關方面早在2003年就委托專家起草“個人信息保護法”,但至今沒有下文。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一些代表委員也建議盡早啟動個人信息保護法立法。

  (來源:新華網/作者:馮海寧)

  

監管“裝睡”比學生“中毒”更可怕

  江蘇常州外國語學校自搬新址后,近500學生身體異常,493名檢出皮炎、血液指標異常等,個別查出淋巴癌、白血病等。該校區地下水、空氣均檢出污染物,污染最重的氯苯,在地下水和土壤中超標達94799倍和78899倍。

  據悉,學校附近正在開挖的地塊上曾是三家化工廠,專家稱校區受到的污染與化工廠地塊上污染物吻合。

  更讓人心寒的是,當地教育部門表示,學校建設已做過相應環評,“符合規范”。環評報告批復時間是2012年3月31日,而學校奠基施工是在2011年8月21日。這意味著,學校在不知環評是否達標的情況下,提前開工7個多月。而隨后的環評報告,無視農藥成分殘留,只考慮了氨氮、pH值等常規的污染物指標,這更像是一出“環評雙簧”,以洗白學校違規建設的事實。

  環評報告中,既說明學校建設“符合規范”,也指出項目北側場地“土壤和地下水已受到污染,存在人體健康風險和生態風險”。顯然,校方選擇性“收聽”有利信息,而對風險提醒“裝睡”。

  國家規定:“大氣環境防護距離一般認為至少在300米以上,項目廠界大氣環境防護距離之內不應有長期居住的人群。”而常州外國語學校新校區只與污染區相隔一條馬路,最遠不過100米。無視這些規定,很難拿“環評事故”擋槍。

  事實上,早在2015年底,家長就在質疑校區污染;從今年1月份開始,就已有多家媒體對其進行了多次報道,但當地政府先是否認化工廠的存在,爾后常州環保局又出面稱沒有臭味,直到央視曝出641人送醫。可以說,正是當地主管部門的一再裝聾作啞、欺上瞞下,才造成了今日局面。

  監管者的“裝睡”比學生“中毒”更可怕。正是管理者急功近利、無視法律、漠視生命才造成了目前的惡果。對此,既要處理環境污染之毒,更要處罰監管者“裝睡”的懶政之禍。只有通過依法處罰、嚴厲問責,才能以儆效尤,防范悲劇。

  (來源:新京報/作者:薛家明)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亚洲1级欧美高清 | 伊人久久精品九九热 | 日本欧美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大秀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2019 | 真实国产普通话对白乱子子伦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