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上汽集團宣布在上海投資3億元成立上海安悅充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安悅),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建立和運營充電樁。按照規劃,到2020年,該公司將在全國范圍內建成5萬個公共充電樁。
記者了解到,現階段上海安悅將與黃浦區政府合作,重點在上海建設充電樁。
為此,一位充電樁服務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主機廠投建充電樁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旗下新能源汽車產品推廣,在擁有一定數量充電樁后,主機廠往往會參與新能源汽車的租賃業務。
在 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上汽投資充電樁一方面可拉動在上海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另一方面也希望借經營充電樁來加強旗下新能源汽車業務。畢竟根據上汽的規劃,到 2020年,將累計在新能源汽車業務中投資200億元,同年新能源汽車將達到30款,銷量目標60萬輛,但這與其現有規模相比,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投資充電樁或不為盈利
對 于建5萬個充電樁的方式,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朱軍告訴記者,上汽會借助已有4S店網絡體系,由4S店在各地承擔部分安裝。 此外,還將與新能源領域的戰略合作伙伴合作,包括上海的新能源出租車市場。實際上,在現行條件下,充電樁運營公司要規模盈利并不容易。
充電樁運營商華電科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現階段,經營企業通常為了推廣而免收停車費,服務費也按低標準收取。
“充電樁經營要盈利不容易。”充電網科技CEO王振飛表示,在此情況下,充電樁運營企業一方面正通過各種渠道拓展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使充電樁達到一定數量后實現規模盈利。
上汽集團總工程師程驚雷表示,上汽投資充電樁的目的主要是嘗試探索一種模式,逐步建立起一個生態體系。“這個生態體系的參與者可能包括互聯網汽車、智能汽車、車享服務互聯網金融等。”
在此背景下,投資充電樁實際上是上汽促進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重要一環。
對此,朱軍告訴記者,上汽在建立充電樁后,還會“繼續加強與分時租賃公司的合作,以及拓展出租車市場”,在充電樁上的投入對這一市場會有所幫助。
實際上,不止上汽,比亞迪等汽車企業都在通過投資或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方式,在深圳等地建充電樁,希望借此加速新能源配套基礎設施的鋪設。
搶占400萬輛規模市場
然而,對于上汽來說,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在其未來發展規劃中顯得更緊迫。
“上汽的目標是在2020年,使旗下新能源汽車產品銷量達60萬輛。”程驚雷向記者表示,上汽在資金和產品上將有大規模投入,“未來五年,上汽在新能源領域累計投入會達到200億元,2020年在售新能源產品將達30款。”
記者還了解到,在上汽6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中,自主品牌將占20萬輛。30款新能源產品中,純電動汽車達13款,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有17款,其中也將包括商用車,以及上汽通用和上海大眾等合資品牌的新能源產品。
然而,今年前9個月,上汽新能源車產品的銷量約為8500輛。朱軍告訴記者,今年上汽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目標為1.3萬輛,2016年的目標為2.6萬輛。
這與2020年的銷量目標有較大差距。此外,除銷量上不足外,上汽新能源汽車在產能、技術上也有很長的路要走。
“上汽新能源汽車的產能不足,月產量只有幾百輛。”朱軍則表示,“明年,月產量預計會達到3000輛。”
朱軍還進一步指出,產能的投放需要較長過程,因為“零部件供應跟不上。”
實際上,現階段技術的不成熟是上汽無法放手投資零部件的一大原因。“現在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技術并不是最終解決方案。”程驚雷表示,“磷酸鐵鋰電池過渡到三元電池后,上汽仍在研發第四代電池。”
在程驚雷看來,最理想的電池應該是固態、低成本的快充電池。
技術方面的不成熟反過來也讓上汽在產能投入上很難“爽快”。“不是最終解決方案,所以我們現在不投電芯生產。”程驚雷表示。
然而,在程驚雷看來,未來五年,電池產業的成本和技術都將有很大改善,市場也會逐漸成規模。
“到2019年,汽車市場銷量可能會達到2600萬~3000萬輛的銷量峰值。”朱軍指出,到2020年,百公里油耗將降到5升,這樣算來新能源與傳統燃油車的比例應為1:5,這也就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屆時可能達到300萬~400萬輛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