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劉曉光:房地產行業未來的趨勢是并購、重組
日前,由中國友誼促進協會主辦、《財經》雜志承辦的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在三亞召開,其“房地產+ 路在何方”分論壇就房地產去庫存、地產與實體經濟聯系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等進行了討論。
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關系整體經濟形勢,也時刻牽動居民神經。
專家:去庫存需要切斷財政利益鏈條
“我國住房供給嚴重過剩,一線城市與二三線城市區別較大?,F有的庫存恐怕不是一兩年能去除的,有的地方甚至需要花上五十年才能化解。”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表示,中國的房地產雖然發展快,但它是通過政府來推動的。在中國特色經濟制度條件下,地方政府有強烈的利益動機,通過賣地、賣房子能拿到土地出讓金,最后拿來搞基礎設施建設,因而發展房地產熱情高。
在市場和政府的雙重推動下,中國房地產呈現了過快的增長。李鐵認為,這種過快的增長遠遠超出了正常的市場波動預期,從而造成了對宏觀經濟形勢下跌的影響。
“房地產波動所帶來的成果遠遠超出其他制成品的后果,例如房地產的下跌直接導致了鋼材需求、水泥需求、玻璃需求甚至能源需求的大度下滑。這是一個必然的現象。”李鐵說。
那么,經濟形勢和房地產的線性關系該如何化解?
李鐵認為,化解非短期內能完成。首先,應該調整過度追求盲目性利益為導向的發展機制,特別是斷掉政府財政利益需求這一塊,把政府調動資源來推動房地產這一閘門關掉。其次,市場需求并非沒有,例如可加快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土地制度改革,農民進城后便會增加更多住房需求。另外還可以通過發行債券政府來回購存量房,回購以后給中低收入者,當然這都取決于改革力度。
業內:房地產行業需要轉型并購重組是趨勢
房地產行業的未來在哪里?
北京首創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劉曉光認為,不管行業現狀如何,國家在政策上支持房地產行業是毋庸置疑的。當然與最火熱的時期相比,有些不同。行業未來發展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第一,要轉變地產模式。過去是“拿塊地咱就賣,賣完就跑”,后來是“拿好地蓋好房”,再后來又跟互聯網結合起來,房地產的模式要不斷地轉變。其次,地產轉型的過程中可能需要專業化、細分化、網絡化,可能有些是科技化、工業化的東西,應該把不同的產業價值與地產價值結合在一起。除了房地產本身,還要有很多能體現價值的東西,例如北京和睦家醫院住院生孩子1.4萬。
“房地產行業如何與其他行業結合是個較關鍵的問題。結合得好,可能價值就高。”劉曉光說,房地產行業未來的趨勢是并購、重組。企業能否生存和發展,取決于能否適應這種趨勢。要相信,中國地產業能夠繼續地作為一個很大的市場存在并發展,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