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一景
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達到98.27%,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5%。創造出這個驕人成績的,并不是哪個名牌大學,而是湖北的一所高職高專院校。近年來,“最難就業季”的說法 甚囂塵上,但湖北職業技術學院連續三年就業率超95%,人才培養、輸送有方,這所學校是怎么做到的?7月1日,記者走進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探尋高就業率背后的故事。
“低調”校園連出驕人成績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教育部批準獨立設置的綜合類公辦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不同于絕大部分大專院校擠在武漢,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地處中華孝文化名城孝感。
多年來,學校堅持推行"學校--企業--社會"多元化開放式辦學模式,探索"專業與職業一體,學業與崗位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建設科技創業園,構建校地、校企產學研合作新形態。建設了1個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12個省級重點專業、4個省級教學團隊、8個省級重點建設實驗實訓基地、9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6門省級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課程在湖北省同類院校中名列第一。3個專業納入湖北省新興(支柱)產業基地計劃項目,2個專業成為教育部高等職業院校專業服務產業項目央財支持專業,3個專業進入教育部第一批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
該校組建了湖北護理職業教育集團、武漢城市圈職教聯盟。近年來,有三項科技成果分別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有7項成果獲湖北省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學生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省級以上技能比賽中獲獎150多項。
此外,學校堅持對外開放辦學,與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挪威、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地區的同類院校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合作,成為武漢城市圈改革發展與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現代學徒制拒絕畢業即失業
“很多企業托關系找我們要畢業生,最后我們也沒有辦法,因為學校很多專業的學生還沒畢業就被用人單位簽光了。”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李佳圣對記者說。
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學校進行了“專業與職業一體、學業與崗位融通”為特質的一系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并取得了明顯成效。學生無論是技能還是素質,都得到大幅度提高,用人單位對我校學生滿意度高,每年到學校招聘學生人數需求逐年增加。三年來,學生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省級以上比賽中獲獎150多項,畢業生雙證書獲取率達到98.27%,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93.59%,2014年一次就業率95.5%。2016年5月,在本校與省教育廳大學生就業服務中心聯合舉辦的“百企萬崗進校園”大型招聘會活動中,4000多名學生現場與企業初步達成就業意向。
“當時2014年高職就是我們一所學校,2015年我校建成了湖北省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李佳圣說:“九州數控這個公司就是我們學校孵化出來的,現在搬到孝感市開發區,發展成了孝感市的重點龍頭企業,成長為湖北省高新技術產業。去年產值達八千多萬。”
不僅如此,學校還成立了“創業學院”,以推進中華孝文化與創新創業精神相融合育人為特色,廣泛深入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把“孝文化與創新創業文化”納入課程體系,通過“課程教育、滲透教育、活動教育、環境教育、實踐教育”五個環節推進創業教育,形成了“五環復合”的創業教育模式。建設的湖北孝道大學生創業園,面積達5000多平米。目前有90多個大學生創業項目正常運營,成為湖北省首批省級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湖北省首批創業孵化示范基地。
“感謝學校讓我重生,原來職校生也有春天。”外語學院2005屆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謝貴新,最初在廣東中山市高日電子公司作業務主管,主要負責歐盟市場,因其過硬的專業技能多次被派往香港、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地洽談業務,月薪一度達到2萬多元。2008年,他開創了一家屬于自已的公司,該公司現資產達到2000多萬元,業務遍及國內和歐美市場。
此外,“現代學徒制”改革也是該校教學工作的一大亮點。所謂現代學徒制,是一種“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校企聯合培養”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由對口合作的職業院校和企業聯合招生,校企雙方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專業的教學標準。
根據《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湖北職院加強對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組織與領導,建筑工程管理技術、網絡技術專業、醫學美容技術專業等作為校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積極推進試點工作,探索“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職,校企聯合培養”的一站式人才培養模式。
以該校建筑技術學院為例,該校在工程管理、工程監理專業實施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學徒制”改革,學生上午在學校上課,下午到企業跟著師傅實踐,每個師傅帶2到3個學生,學生跟著企業能工巧匠拜師學藝,學院指派專業老師分片對學生進行跟蹤管理。在2012年9月,以這項改革為基礎的教學成果“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順利通過湖北省教育廳組織的省級教學成果鑒定,獲得專家們一致好評。
該校建筑技術學院院長黃享茍表示,推行現代學徒制教學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志愿服務彰顯職教特色
志愿服務是湖北職業技術學院的特色。學校堅持立德樹人,不斷創新志愿服務工作體制機制,將志愿服務與專業人才培養相結合。把志愿服務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深化文化素質教育改革,將志愿者按所學專業、個性特長等進行分類培訓、精細管理,實現了“職業技能與志愿服務”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共同提升的局面。目前,在校登記注冊的青年志愿者有4200余人。
為了在實踐中練技能。學校組織青年師生成立“孝心護理志愿服務隊”、“農機家電義務維修服務隊”、“電腦維修義務服務隊”、“義務支教服務隊”等專業團隊,鼓勵師生用所學的專業技能“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精準地為基層群眾提供志愿服務。
過硬的技能和精細的管理讓該校的志愿服務工作得到上級和社會的廣泛認可。該校“農機家電義務維修服務隊”先后被團省委、省志愿者協會評為2014年度省級“本禹志愿服務隊”示范團隊,“孝心護理志愿服務隊”等五個服務隊被評為2014年、2015年湖北省大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學校義工社獲“湖北省志愿服務先進集體”稱號,“義工行天下”評為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十大品牌,學校也被評為“服務湖北發展先進高校”。
“學生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專業技能得到錘煉,情感得到升華,精神得到洗禮,成為具有過硬職業技能、創新創業意識和人文精神的復合型人才。”李佳圣說到。
在這種氛圍的帶動下,該校先后涌現了全國道德模范、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譚之平,十八大黨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獲得者閆文靜,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魏迪仁、全國“中華孝親敬老”楷模余漢江、“全國孝親敬老之星”李燕、“中國好人”左德漢,捐髓救人的最美教師等一大批先進典型,形成了“道德群星”和“創業群星”現象。
英雄莫問出處,技能才是王道!厚積薄發的湖北職業技術學院用事實告訴所有人:讀職院同樣能成材!
記者 張城 通訊員 何順暢 實習生 李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