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廖志慧
方向打錯了被教練兇?太陽下暴曬幾小時還沒輪到你練車?現在,打開手機,跟這些痛苦說拜拜吧!
三位從硅谷歸來的年輕人,帶來一款“哈哈學車”的互聯網學車APP,顛覆傳統駕校“潛規則”。短短一個月,已有300多名學生報名。
像“滴滴打車”一樣學車
下載“哈哈學車”學員版,注冊、完成個人信息填寫,就能立馬預約教練和培訓時間。
“預約的過程類似于‘滴滴打車’。”哈哈學車聯合創始人張燦拿出手機給記者演示:打開GPS,搜索附近的教練,選定教練,預約上課時間。
一個教練一個課時只能有一個學員預約成功,且下課都要學員確認評價,確保一節課、一小時,被你一人“承包”。
學員和教練資源的合理配置,依靠價格杠桿。“周一到周五,學車的人少,教練可以降低課時費,吸引學員。雙休日是學車高峰期,教練可以提高課時費,實現分流。”張燦說。
“哈哈學車”的奇妙之處就是構建了一個“平臺”——把學員和教練兩方資源都集中到一個APP上,讓他們“看見”對方,然后,撒手,讓他們自我發酵。
比如說,你可以給教練打低分,或給“差評”;評分越低的教練生意越慘淡。
害怕學費一次繳清無法約束教練?現在,你可以隨學隨付,分期付款;這節課不滿意,下節課就可以換教練……
“這樣,‘哈哈’生態圈就實現了優勝劣汰。”張燦說。
良好的體驗感,短短1個月就吸引了300多名報名者。目前,哈哈學車已在光谷、武昌和洪山擁有200多名老師、30多個訓練場。
“哈哈”何以逆襲“大哥”
2015年,互聯網駕校進入發展快車道,各類互聯網學車軟件有如雨后春筍般崛起。比如58學車、車輪駕校、小巴學車、90學車、超級教練等等。
今年3月“出生”的哈哈學車,靠什么逆襲眾多“大哥”?
“類似的東西越多,證明趨勢越明顯。我們進入的時機剛剛好。”張燦說。
張燦的底氣從何而來?原來,1991年出生的他,卻已經是駕校行業的“老格子”了。他的父母2000年初就開始經營駕校,輾轉廣東、湖南、武漢三地。
“吃拿卡要、粗暴教學”的駕校“潛規則”深深刺痛了張燦。他決定用自己的方式來改變、影響這個行業。
他的雄心壯志,在美國念書期間小試牛刀。那段時間,他教美國人學車,摸索出了一套“道道”。回國后,他在北京一家咨詢公司工作了半年,同時找到一家駕校做了半年改革試驗,200多名學員很滿意。
隨后,他和另外兩名海歸,1987年的王子瀟、1989年的安光倩,共同創辦了哈哈學車。
三人各有分工,張燦負責制定規則、王子瀟負責技術開發、安光倩負責市場推廣,“鐵三角”讓團隊的優勢得到最大發揮。
選擇在武漢創業,他們理由充足:“武漢市每年學車人數55萬人,全國第二。這里的大學生資源,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