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開庭!”近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沌口小學聯合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檢察院麗心工作室開展“模擬法庭進校園”法治實踐活動。本次活動聚焦“校園霸凌”這一社會熱點與法治教育痛點,通過還原真實庭審場景,構建沉浸式法治教育課堂,引導學生在心理成長的關鍵階段,深切感知法律威嚴、明晰行為邊界,培育規則意識與證據思維,同步激發法律職業興趣,為職業生涯規劃注入法治動能。
六年級11名小法官、檢察官、律師身著定制法袍,在“銀河市中級青少年法庭”場景中有序落座。這場以真實校園欺凌案件為藍本的模擬審判,經師生團隊精心改編,既保留法律程序的嚴謹性,又融入青少年視角的思辨解讀。從公訴方條分縷析的舉證陳述,到辯護律師據理力爭的法條援引;從證人席顫抖的證言還原,到陪審團嚴肅的合議磋商,少年“法律人”們以超越年齡的專注,在方寸法庭間演繹著對公平正義的執著求索。這場持續60分鐘的沉浸式法治實踐課,讓法律條文在角色代入中變得鮮活可感。
扮演審判長的六年級一班的劉紫萱同學事后激動地說:“當我敲響法槌時,仿佛真的肩負起了守護公平正義的使命,手心的汗把法槌都浸濕了!”
“辯護律師”黃欣蕾同學則感慨:“準備質詢提綱時,我發現法律邏輯比數學題嚴密百倍,每個細節都要反復推敲。這種近乎苛刻的思維訓練,讓我第一次理解為何法官被稱為‘社會醫生’。”
臺下觀摩席鴉雀無聲,百余雙眼睛緊鎖審判席,隨著控辯交鋒的節奏或蹙眉沉思,或提筆記錄。這場由同齡人演繹的規范庭審,以嚴謹的程式推進、縝密的邏輯推演,完整呈現了證據采信、法庭辯論、量刑裁量等司法環節。當法槌再次敲響,宣告“被告人”獲刑時,許多同學不由自主地挺直脊背——莊嚴的儀式感不僅讓法律條文突破課本桎梏,更在少年們心中播撒下法治信仰的種子,讓他們直觀感知到司法天平所承載的公平正義,遠比想象中更厚重。
六年級五班賀忻睿同學說,“原來以為欺凌只是推搡,現在才知道藏在玩笑里的辱罵、散播謠言,原來都是扎在別人心上的刺。我要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牢記心間,再遇到有人被欺負,直接帶著法條找老師!”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檢察院麗心工作室檢察官向六年級全體同學詳細講解了檢察機關的職責以及案件的基礎分類,讓學生們了解了法律職業的嚴謹性和專業性,點燃了少年們守護公平正義的理想火種。
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學生成長絕非學校“獨舞”,而是家校社共譜的育人交響曲。學校將充分發揮家校社育人合力,培育知法守正、明理篤行、心懷家國的時代新人。( 圖/文:吳佳怡 周盛瑤)
責編: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