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6歲半的劉佳雯成為武漢首位“無償獻血愛心大使”,伴隨著“我不認識你,但我謝謝你”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小佳雯的形象出現在江城的大街小巷。2001年1月和12月,劉佳雯先后被聘為武漢市無償獻血公益形象愛心大使。
多年來,劉佳雯一直無償致力于公益事業,為省市公益事業活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多次榮獲全國和省,市無償獻血促進獎先進個人。
如今,30歲的劉佳雯是武漢經開區育欣小學(以下簡稱“育欣小學”)一名數學教師,也是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希望盡自己的一份力,呼吁更多人加入無償獻血隊伍,將愛心傳遞下去。”劉佳雯老師表示。
讓每一朵“花”都向陽生長
作為班主任,劉佳雯老師時刻關注和幫助班上的每一個學生。
她曾經教過一名學生小A。他經常搞惡作劇,與同學發生沖突,劉佳雯老師每天都有斷不完的“官司”。劉佳雯老師及時與小A的家長取得聯系,同時經常利用課余時間與他談心。一開始,他只簡短地回答一兩個字。慢慢地,他愿意敞開心扉,主動與劉佳雯老師面對面地談心。經過一個多月的交流,他道出了自己“調皮”的真相。原來是因為這些同學都疏遠他,他想以惡作劇的方式和同學們建立友誼。
從那以后,劉佳雯老師不僅經常教育開導小A,教會小A與同學們正確建立與處理關系的方法,而且每天放學后還和小A的家長密切溝通,與家長交流育兒方法,緩解家長的焦慮。
一段時間后,小A不僅在學習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在班上也結交了很多好友,而且默默無聞地做起了好人好事。如他會主動幫助同學系鞋帶;會主動打掃班級衛生……班上的同學都主動和他做朋友了。
“記得在學習數學中的時間單位(時、分、秒)時,劉老師教導我們要珍惜時間。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現在學會了合理安排時間,養成了珍惜時間的好習慣。”育欣小學學生游舒穎驕傲地說道。
在教學中,劉佳雯老師不僅注重學生學業成績的提升,更關心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從教十余年,她始終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法,使數學課堂與思政相融合,運用情境教學,將數學知識融入生活,將思政融入數學課堂,使學生學有所獲。她還十分關注留守學生和貧困孩子,經常家訪、輔導,贈送學習用品。”該校副校長曾凡林介紹道。
讓德育的種子在學生心里開花
除了擔任班主任,劉佳雯老師還是學校的德育主任,她積極組織班主任培訓和交流活動,不斷提升班主任的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除了抓好班主任工作外,劉佳雯老師還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結合學校實際和學生特點,精心設計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2023年,為強健學生體魄,錘煉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激發學生們保護環境的意識,她組織學校德育處策劃了一場以“守護綠水青山,你我共同參與”為主題的師生校外徒步拉練活動。全校師生徒步10公里,到達濕地公園開展“守護綠水青山 環河大保護”活動。少先隊員們用自己的微小行動,保護生態環境。
該校少先隊員代表朱詩雨在參加活動后說道:“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去熱愛家鄉,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一課不僅給學生們一定的啟示,而且給老師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與此同時,她還主持并開發了學校“悅行德育微課程”,將學生的一日常規、心理健康、安全、生活及行為習慣、家校合育等進行科學規范,并錄制成幾十秒至幾分鐘的短視頻,利用多種陣地分年段對學生進行教育,形成了完整的德育視頻課程體系。在此基礎上,學校申報了省級課題《數字化背景下雅·悅德育微課程建設研究》,該課題已順利開題并立項。
該校負責人表示:“在劉佳雯老師的帶領下,學校進一步夯實了‘雅·悅德育’體系,學生們實現了‘樸雅力行、悅然生長’。學校在全面推進各項德育工作的過程中,將“人人都是德育宣傳員,門門都是德育課,處處都是德育主陣地”的思想融入德育實踐活動中,不斷強化學校德育的育人功能。”(通訊員/謝小玲、馬凱祥、虢碧瑩)
編輯: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