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積極響應國家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號召,深化大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與熱愛,漢江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精心組織了“地方文化賦新能,非遺傳承留匠心”暑期社會實踐項目,成立了“烙筆下的藝術傳承”小分隊。小分隊于7月8日啟程,深入湖北省十堰市房縣西關鎮,開展了一系列包括入戶訪談、人物專訪、深入調研及實地考察在內的活動,旨在全面考察房陵烙畫的生存現狀,探索其傳承與發展的新路徑。
實地探訪,聆聽匠人心聲。小分隊成員帶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精心策劃了調研方案,細化了訪談內容。不僅拜訪了多位房陵烙畫的非遺傳承人,如許光建老師,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深入了解了烙畫技藝的淵源、傳承歷程及獨特的創作理念。在許光建烙畫工作室,許老師現場演示了烙畫的制作全過程,那精湛的手藝、獨特的藝術風格,讓每一位隊員都為之震撼,深刻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問卷調研,感知民眾心聲。為了更全面地了解房陵烙畫在當地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小分隊還設計并發放了調查問卷,收集了大量一手數據。同時,他們還利用手中的鏡頭,拍攝了記錄房陵烙畫制作技藝及傳承人故事的短片,用影像的方式將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定格,讓更多人能夠近距離感受其魅力。
傳承挑戰,創新破局。調研過程中,小分隊深刻認識到,在現代化進程加速的今天,房陵烙畫等傳統非遺文化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傳承人才短缺、資金匱乏、文化沖突以及商業化與保護原真性的矛盾等。針對這些問題,他們提出了創新性的建議:一是要融合現代藝術元素和科技手段,為烙畫藝術注入新的活力;二是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拓寬傳播渠道,提升房陵烙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三是加強教育引導,通過舉辦培訓班、工作坊等形式,培養更多年輕的傳承人,為非遺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展望未來,信心滿滿。經過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漢江師范學院“烙筆下的藝術傳承”小分隊不僅收獲了豐富的調研成果,更堅定了他們為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貢獻力量的決心。他們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房陵烙畫這一傳統藝術瑰寶定能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王玉璘)
編輯:侯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