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7日,嫦娥四號地形地貌相機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制團隊與樣機合影。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而作為嫦娥四號著陸器有效載荷分系統的主載荷,中科院光電所研制的地形地貌相機既肩負著獲取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著陸區地形地貌高清彩色圖像的科學任務,又承擔了監視“玉兔二號”月背巡視移動的工程任務。
據了解,嫦娥四號地形地貌相機研制團隊,通過科學標定相機各項圖像色彩、幾何、輻照等參數,確保相機圖像數據的保真度;利用有限的在軌計算資源條件設計了針對月背場景和月背光照環境的快速智能曝光算法,提高月面光照環境成像適應性;通過多途徑散熱措施,有效保證月面科學成像成功。
新華社記者劉坤 攝
1月17日,嫦娥四號地形地貌相機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制人員在清潔相機散熱面。 新華社記者劉坤 攝
1月17日,嫦娥四號地形地貌相機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制人員在對相機進行電路調試。 新華社記者劉坤 攝
1月17日,嫦娥四號地形地貌相機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制人員在討論相機測試方案。 新華社記者劉坤 攝
這是地形地貌相機鑒定產品(1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劉坤
1月17日,嫦娥四號地形地貌相機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制團隊在對相機進行色彩標定。新華社記者劉坤 攝
1月17日,嫦娥四號地形地貌相機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制團隊在裝調檢測整機關鍵指標。 新華社記者劉坤 攝
1月17日,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科研人員在展示地形地貌相機樣機。 新華社記者劉坤 攝